卷十六季氏第十六 (2/2)
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故为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者,逮,及也。言君之政令及于大夫,至今四世矣。谓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也。“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者,三桓谓仲孙、叔孙、季孙。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孙氏改其氏称孟氏。以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故夫三桓子孙至哀公时皆衰微也。
注“郑曰”至“世矣”
正义曰:“鲁自东门襄仲杀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者,文十八年左传云“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是也。公羊传作“子赤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襄仲”云“至定公为五世矣”者,谓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也。
注“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
正义曰:此据左传及世家文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马曰:“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友善柔,马曰:“面柔也。”友便佞,损矣。”郑曰:“便,辩也,谓佞而辨。”
[疏]“孔子”至“损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择友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者,以人为友,损益于己,其类各三也。“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于己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于己也。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动得礼乐之节。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孔曰:“恃尊贵以自恣。”乐佚游,王曰:“佚游,出入不节。”乐宴乐,损矣。”孔曰:“宴乐,沈荒淫渎。三者,自损之道。”
[疏]“孔子”至“损矣”
正义曰:此章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也。“乐节礼乐”者,谓凡所动作,皆得礼乐之节也。“乐道人之善”者,谓好称人之美也。“乐多贤友”者,谓好多得贤人以为朋友也。言好此三者,于身有益也。“乐骄乐”者,谓恃尊贵以自恣也。“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乐宴乐”者,谓好沈荒淫溢也。言好此三者,自损之道也。
注“沈荒淫渎”
正义曰:云沉者,书微子云“沉酗于酒”言人以酒乱,若沉没于水,故以耽酒为沉也。荒者,废也,谓有所好乐而废所掌之职事也。书云“酒荒于厥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皆是淫,训过也。言耽酒为过差也。渎者,嫉慢也。言无复礼节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孔曰:“愆,过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郑曰:“躁,不安静。”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孔曰:“隐匿不尽情实。”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周曰:“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瞽也。”
[疏]“孔子”至“之瞽”
正义曰:此章戒卑侍于尊,审慎言语之法也。“侍于君子有三愆”者,愆,过也。言卑侍于尊,有三种过失之事。“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者,谓君子言事,未及于己而辄先言,是谓躁动不安静也。“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者,谓君子言论及己,己应言而不言,是谓隐匿不尽情实也。“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者,瞽,谓无目之人也。言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若无目人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曰:“得,贪得。”
[疏]“孔子”至“在得”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人,自少及老,有三种戒慎之事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者,少,谓人年二十九以下,血气犹弱,筋骨未定,贪色则自损,故戒之。“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者,壮,谓气力方当刚强,喜于争斗,故戒之。“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者,老,谓五十以上。得,谓贪得。血气既衰,多好聚敛,故戒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顺吉逆凶,天之命也。畏大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畏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圣人之言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恢疏,故不知畏。狎大人,直而不肆,故狎之。侮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侮之。
[疏]“孔子”至“之言”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敬慢不同也。“君子有三畏”者,心服曰畏。言君子心所畏服,有三种之事也。“畏天命”者,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顺吉逆凶,天之命也,故君子畏之。“畏大人”者,大人即圣人也,与天地合其德,故君子畏之。“畏圣人之言”者,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故君子畏之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者,言小人与君子相反,天道恢疏,故小人不知畏也。“狎大人”者,狎,谓惯忽。圣人直而不肆,故小人忽之。“侮圣人之言”者,侮,谓轻慢。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小人轻慢之而不行也。
注“顺吉逆凶,天之命也”
正义曰:虞书大禹谟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云:“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道即天命也,天命无不报,故可畏之。
注“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正义曰:易云“利见大人”即圣人也。乾卦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若福善祸淫也。”此独举天地合其德者,举一隅也。
注“恢疏,故不知畏”
正义曰:案老子德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言天之网罗,恢恢疏远,刑淫赏善,不失毫分也。
注“直而不肆,故狎之”
正义曰:肆,谓放肆。言大人质直而不放肆,故小人轻狎之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孔曰:“困,谓有所不通。”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疏]“孔子”至“下矣”
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生而知之者,上也”者,谓圣人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知道,次于圣人,谓贤人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者,人本不好学,因其行事有所困,礼不通,发愤而学之者,复次于贤人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者,谓知困而不能学,此为下愚之民也。
注“孔曰:困,谓有所不通”
正义曰:言为事不能通达者也。左传昭七年“公如楚。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是其困而学之者也。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疏]“孔子”至“思义”正义曰:此章言君子有九种之事当用心思虑,使合礼义也。“视思明”者,目睹为视,见微为明,言君子睹视当思见微,若离娄也。“听思聪”者,耳闻为听,听远为聪,言君子耳听当思闻远,若师旷也。“色思温”者,言颜色不可严猛,当思温也。“貌思恭”者,体貌接物,不可骄亢,当思恭逊也。“言思忠”者,凡所言论,不可隐欺,当思尽其忠心也。“事思敬”者,凡人执事多惰窳,君子常思谨敬也。“疑思问”者,已有疑事,不使在躬,当思问以辨之也。“忿思难”者,谓人以非理忤己,己必忿怒。心虽忿怒,不可轻易,当思其后得无患难乎?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是不思难者也。“见得思义”者,言若有所得,当思义然后取,不可苟也。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孔曰:“探汤,喻去恶疾。”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疏]“孔曰”至“人也”
正义曰:此章言善人难得也。“见善如不及”者,言为善常汲汲也。“见不善如探汤”者,人之探试热汤,其去之必速,以喻见恶事去之疾也。“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者,言今人与古人皆有能若此者也。“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遁幽居,以求遂其己志也。“行义以达其道”者,谓好行义事,以达其仁道也。“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者,言但闻其语,说古有此行之人也,今则无有,故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孔曰:“千驷,四千匹。”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马曰:“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县华山之北河曲之中。”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王曰:“此所谓以德为称。”
[疏]“齐景公”至“谓与”
正义曰:此章贵德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者,景公,齐君。景,谥也。马四匹为驷。千驷,四千匹也。言齐君景公虽富有千驷,及其死也,无德可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者,夷、齐,孤竹君之二子,让位适周。遇武王伐纣,谏之,不入。及武王既诛纣,义不食周粟,故于河东郡蒲坂县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饿死。虽然穷饿,民到于今称之,以为古之贤人。其此所谓以德为称者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马曰:“以为伯鱼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对曰:“未也。尝独立,孔曰:“独立,谓孔子。”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疏]“陈亢”至“子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为诗、为礼也。“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者,伯鱼,孔子之子,鲤也。弟子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于馀人,故问之。“对曰:未也”者,答言未有异闻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者,伯鱼对陈亢言,虽未有异闻,有时夫子曾独立于堂,鲤疾趋而过其中庭。夫子谓己曰:“学诗乎?”己即对曰:“未也。”夫子又言:“不学诗,无以言。”以古者会同,皆赋诗见意,若不学之,何以为言也?鲤于是退而遂学通于诗也。“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者,谓异日夫子又尝独立,而伯鱼趋过。夫子训之曰:“学礼乎?”答言:“未也。”夫子又言:“若不学礼,无以立身。”以礼者,恭俭庄敬。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之,则无以立其身也。鲤于是退而学通于礼。“闻斯二者”盖言别无异闻,但闻此诗、礼二者也。“陈亢退而喜”者,既问伯鱼,退而喜悦也。“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者,亢言:始但问异闻,是问一也。今乃闻诗可以言,礼可以立,且鲤也过庭,方始受训,则知不常嘻嘻亵慢,是又闻君子之疏远其子也,故为得三,所以喜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孔曰:“小君,君夫人之称。对异所谦,故曰寡小君。当此之时,诸侯嫡妾不正,称号不审,故孔子正言其礼也。”
[疏]“邦君”至“夫人”
正义曰:此章正夫人之名称也。“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上下之通称,故曰邦君之妻也。“君称之曰夫人”者,夫人之言也,能扶成人君之德也。邦君自称其妻则曰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者,自称谦言己小弱之童稚也。“邦人称之曰君夫人”者,谓国中之臣民言则系君而称之,言是君之夫人,故曰君夫人也。“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者,诸,于也。谓己国臣民称己君之夫人于他国之人,则曰寡小君。对异邦谦也。以对异邦称君曰寡君,谦言寡德之君,夫人对君为小,故曰寡小君也。“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者,谓称他国君妻亦曰君夫人也。以当此之时,诸侯嫡妾不正,称号不审,故孔子正言其礼也。
故为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者,逮,及也。言君之政令及于大夫,至今四世矣。谓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也。“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者,三桓谓仲孙、叔孙、季孙。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孙氏改其氏称孟氏。以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故夫三桓子孙至哀公时皆衰微也。
注“郑曰”至“世矣”
正义曰:“鲁自东门襄仲杀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者,文十八年左传云“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是也。公羊传作“子赤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襄仲”云“至定公为五世矣”者,谓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也。
注“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
正义曰:此据左传及世家文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马曰:“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友善柔,马曰:“面柔也。”友便佞,损矣。”郑曰:“便,辩也,谓佞而辨。”
[疏]“孔子”至“损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择友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者,以人为友,损益于己,其类各三也。“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于己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于己也。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动得礼乐之节。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孔曰:“恃尊贵以自恣。”乐佚游,王曰:“佚游,出入不节。”乐宴乐,损矣。”孔曰:“宴乐,沈荒淫渎。三者,自损之道。”
[疏]“孔子”至“损矣”
正义曰:此章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也。“乐节礼乐”者,谓凡所动作,皆得礼乐之节也。“乐道人之善”者,谓好称人之美也。“乐多贤友”者,谓好多得贤人以为朋友也。言好此三者,于身有益也。“乐骄乐”者,谓恃尊贵以自恣也。“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乐宴乐”者,谓好沈荒淫溢也。言好此三者,自损之道也。
注“沈荒淫渎”
正义曰:云沉者,书微子云“沉酗于酒”言人以酒乱,若沉没于水,故以耽酒为沉也。荒者,废也,谓有所好乐而废所掌之职事也。书云“酒荒于厥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皆是淫,训过也。言耽酒为过差也。渎者,嫉慢也。言无复礼节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孔曰:“愆,过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郑曰:“躁,不安静。”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孔曰:“隐匿不尽情实。”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周曰:“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瞽也。”
[疏]“孔子”至“之瞽”
正义曰:此章戒卑侍于尊,审慎言语之法也。“侍于君子有三愆”者,愆,过也。言卑侍于尊,有三种过失之事。“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者,谓君子言事,未及于己而辄先言,是谓躁动不安静也。“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者,谓君子言论及己,己应言而不言,是谓隐匿不尽情实也。“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者,瞽,谓无目之人也。言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若无目人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曰:“得,贪得。”
[疏]“孔子”至“在得”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人,自少及老,有三种戒慎之事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者,少,谓人年二十九以下,血气犹弱,筋骨未定,贪色则自损,故戒之。“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者,壮,谓气力方当刚强,喜于争斗,故戒之。“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者,老,谓五十以上。得,谓贪得。血气既衰,多好聚敛,故戒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顺吉逆凶,天之命也。畏大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畏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圣人之言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恢疏,故不知畏。狎大人,直而不肆,故狎之。侮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侮之。
[疏]“孔子”至“之言”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敬慢不同也。“君子有三畏”者,心服曰畏。言君子心所畏服,有三种之事也。“畏天命”者,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顺吉逆凶,天之命也,故君子畏之。“畏大人”者,大人即圣人也,与天地合其德,故君子畏之。“畏圣人之言”者,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故君子畏之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者,言小人与君子相反,天道恢疏,故小人不知畏也。“狎大人”者,狎,谓惯忽。圣人直而不肆,故小人忽之。“侮圣人之言”者,侮,谓轻慢。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小人轻慢之而不行也。
注“顺吉逆凶,天之命也”
正义曰:虞书大禹谟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云:“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道即天命也,天命无不报,故可畏之。
注“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正义曰:易云“利见大人”即圣人也。乾卦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若福善祸淫也。”此独举天地合其德者,举一隅也。
注“恢疏,故不知畏”
正义曰:案老子德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言天之网罗,恢恢疏远,刑淫赏善,不失毫分也。
注“直而不肆,故狎之”
正义曰:肆,谓放肆。言大人质直而不放肆,故小人轻狎之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孔曰:“困,谓有所不通。”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疏]“孔子”至“下矣”
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生而知之者,上也”者,谓圣人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知道,次于圣人,谓贤人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者,人本不好学,因其行事有所困,礼不通,发愤而学之者,复次于贤人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者,谓知困而不能学,此为下愚之民也。
注“孔曰:困,谓有所不通”
正义曰:言为事不能通达者也。左传昭七年“公如楚。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是其困而学之者也。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疏]“孔子”至“思义”正义曰:此章言君子有九种之事当用心思虑,使合礼义也。“视思明”者,目睹为视,见微为明,言君子睹视当思见微,若离娄也。“听思聪”者,耳闻为听,听远为聪,言君子耳听当思闻远,若师旷也。“色思温”者,言颜色不可严猛,当思温也。“貌思恭”者,体貌接物,不可骄亢,当思恭逊也。“言思忠”者,凡所言论,不可隐欺,当思尽其忠心也。“事思敬”者,凡人执事多惰窳,君子常思谨敬也。“疑思问”者,已有疑事,不使在躬,当思问以辨之也。“忿思难”者,谓人以非理忤己,己必忿怒。心虽忿怒,不可轻易,当思其后得无患难乎?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是不思难者也。“见得思义”者,言若有所得,当思义然后取,不可苟也。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孔曰:“探汤,喻去恶疾。”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疏]“孔曰”至“人也”
正义曰:此章言善人难得也。“见善如不及”者,言为善常汲汲也。“见不善如探汤”者,人之探试热汤,其去之必速,以喻见恶事去之疾也。“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者,言今人与古人皆有能若此者也。“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遁幽居,以求遂其己志也。“行义以达其道”者,谓好行义事,以达其仁道也。“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者,言但闻其语,说古有此行之人也,今则无有,故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孔曰:“千驷,四千匹。”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马曰:“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县华山之北河曲之中。”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王曰:“此所谓以德为称。”
[疏]“齐景公”至“谓与”
正义曰:此章贵德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者,景公,齐君。景,谥也。马四匹为驷。千驷,四千匹也。言齐君景公虽富有千驷,及其死也,无德可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者,夷、齐,孤竹君之二子,让位适周。遇武王伐纣,谏之,不入。及武王既诛纣,义不食周粟,故于河东郡蒲坂县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饿死。虽然穷饿,民到于今称之,以为古之贤人。其此所谓以德为称者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马曰:“以为伯鱼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对曰:“未也。尝独立,孔曰:“独立,谓孔子。”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疏]“陈亢”至“子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为诗、为礼也。“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者,伯鱼,孔子之子,鲤也。弟子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于馀人,故问之。“对曰:未也”者,答言未有异闻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者,伯鱼对陈亢言,虽未有异闻,有时夫子曾独立于堂,鲤疾趋而过其中庭。夫子谓己曰:“学诗乎?”己即对曰:“未也。”夫子又言:“不学诗,无以言。”以古者会同,皆赋诗见意,若不学之,何以为言也?鲤于是退而遂学通于诗也。“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者,谓异日夫子又尝独立,而伯鱼趋过。夫子训之曰:“学礼乎?”答言:“未也。”夫子又言:“若不学礼,无以立身。”以礼者,恭俭庄敬。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之,则无以立其身也。鲤于是退而学通于礼。“闻斯二者”盖言别无异闻,但闻此诗、礼二者也。“陈亢退而喜”者,既问伯鱼,退而喜悦也。“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者,亢言:始但问异闻,是问一也。今乃闻诗可以言,礼可以立,且鲤也过庭,方始受训,则知不常嘻嘻亵慢,是又闻君子之疏远其子也,故为得三,所以喜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孔曰:“小君,君夫人之称。对异所谦,故曰寡小君。当此之时,诸侯嫡妾不正,称号不审,故孔子正言其礼也。”
[疏]“邦君”至“夫人”
正义曰:此章正夫人之名称也。“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上下之通称,故曰邦君之妻也。“君称之曰夫人”者,夫人之言也,能扶成人君之德也。邦君自称其妻则曰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者,自称谦言己小弱之童稚也。“邦人称之曰君夫人”者,谓国中之臣民言则系君而称之,言是君之夫人,故曰君夫人也。“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者,诸,于也。谓己国臣民称己君之夫人于他国之人,则曰寡小君。对异邦谦也。以对异邦称君曰寡君,谦言寡德之君,夫人对君为小,故曰寡小君也。“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者,谓称他国君妻亦曰君夫人也。以当此之时,诸侯嫡妾不正,称号不审,故孔子正言其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