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文学

武林文学>隆盛世纪名居怎么样 > 第1352章 绝了这门生意(第1页)

第1352章 绝了这门生意(第1页)

1352绝了这门生意

现代人每到冬天,总能在温暖的室内享受着空调、暖气带来的舒适,一群朋友围着火锅,身上裹着厚实的羽绒服,喝着热腾腾的饮品,冬天似乎也没那么难熬。

但在古代,每一个冬天都像一场生存考验,特别是对那些贫苦的百姓来说。

翻开历史文献,古代的冬天到底有多冷?

根据《二十四史》记载,当时的气温普遍比现在低三到五度。

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在缺乏现代取暖设备的情况下,这种寒冷足以让人难以承受。

《宋史·五行志》就记载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元佑元年的冬天,京城地面冻结的深度达到了一尺五寸。

北方的情况更为严峻,极端天气下,气温能降到零下二十多度。

《齐民要术》中提到“三九四九冰上走”,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严寒。

冬季从立冬到立春,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北方地区几乎天天滴水成冰,河面上的冰层能厚达半米。

这样的低温环境下,没有空调暖气,没有羽绒服,甚至棉衣也是明朝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那他们是怎么过冬?

有钱人,自然可以围坐火炉取暖,而百姓并没有太多钱,用不起许多的炭火。

而在室外呢?

在北方,有钱人主要依靠动物皮毛取暖,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就只能穿上一层一层的衣服,用这种方式保暖。

除此以外,严寒天气下,他们还要忍受因为低温导致物价上涨的影响。

毕竟,气温太低,对商品运输也造成影响,商家也会在店里烤上火炉,这些成本也都会打在商品售价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很形象的表达了唐朝时期人们过冬的描写。

虽然很多人说那是反应了阶级生活的巨大差异,贵族酒池肉林,而百姓衣不遮体,食不裹腹。

要知道,杜甫既不属于中唐诗人,也不属于晚唐诗人,而是属于盛唐至中唐过渡时期的诗人。

写出这句诗时,还是盛唐之时,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还要等到两年后才爆。

而在当时的北方,已经出现“路有冻死骨”的情形,这不是写意的诗句,而是写实。

为此,魏广德专门询问了顺天府那边,询问这些年来京城及周边冬天的情况,得到的回答让他动容。

按照顺天府回答,每年京师冻死百姓不过百计,对于几十近百万人口的京城来说,似乎数字并不大。

不过,顺天府也不敢完全遮瞒魏广德,最后补充一句,那就是街头流民、乞丐并未计算在内。

实际上,冬天被冻死的人中,这部分底层百姓根本不被官府在意,也是其中最多的。

而对此,往年顺天府上报也只会以“死者甚众”敷衍,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具体计算数字。

也就是只要冻死没有上万,就不会使用“万计”这个词。

为此,魏广德专门给顺天府下文,让他们在冬季到来之前收集大量煤炭存放在一些特定区域,为百姓提供免费供暖。

后世北京四周的山多是光秃秃的,其实在明初,这里还是青山绿水的景色。

只是,乍然间北京城成为大明帝国的都城,而冬天取暖消耗大量燃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穿之我是个好人  男颜之瘾  花影重重/美人重欲  良婿  大周不良人  诸天无敌剑修叶观  喜盈门  九阙凤华  亮剑:我是李云龙的老班长  人住超神,渣在诸天  国色芳华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庆云仙  天衣多媚  剩女不淑  桃花山刘家修仙传  海贼王里的革命时代  医手遮香  花开春暖  司茶皇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