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勋背诵的这四句诗,本名《赋得古草原送别》,在前一世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即便两三岁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父母若不教他背诵古诗还则罢了,否则这四句是必学的。
此诗的作者本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据说是他十六岁应考时的习作——是勋记不清楚具体年龄了,所以往自己身上安的时候就小了六岁,假装自己有写诗的天赋,是个神童。此诗为五言律诗,本来后面还有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过前四句说个十岁的孩子能写,还有人信,后四句相对文辞典雅、情感真挚,就算神童,也得高小以后才可能作得出来。
终究诗中寓义,即便孩子想不到,也可能是大人教他的,但诗中情感,非切身体会者不能为之。况且后四句的文辞,非久经磨砺、反复推敲亦不能为也——所以是勋干脆给舍掉了。
再说了,他要说的道理全都隐含在前四句里哪,根本与后四句无关。
曹操听了是勋这四句诗,随口便诵道:“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这句话出于《左传?隐公六年》,正是日后“斩草除根”这个成语最早的来源。
是勋的态度很明确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袁绍既已认怂,可能他就此一蹶不振,再难复兴,那么先放一放也无所谓;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万一要再重新振作起来,利用幽州这最后的根据地,收揽胡骑、积草屯粮,不定哪天重为朝廷之患。可该怎么办?
故而是勋是主张继续北上,犁庭扫闾,彻底平灭袁绍势力的,但是他不肯明说。反而借诗寓意,虽然没什么详细的分析,说服力更比旁人来得为强。曹操一捋胡须,正待即下决断,突然门外传报:“京城荀令君有书呈上。”
荀彧的信里说了两件事:一是最近大司农郑玄连日操劳,不幸病倒,使得各地秋粮的征收和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因为关中动乱,西方的贡赋无法期待,而兖、豫、徐三州皆为平年,未必足够供应大军用到明岁春耕。荀彧一则拍胸脯表决心。自己殚精竭虑,也一定要为曹操解决了粮秣问题,同时也建议曹操,最好把战事控制在年底之前终结,则不致于涸泽而渔。对地方生产、国家财政造成太大的损害。
如此一来,曹操不禁又犹豫了,眼瞧着天色已黑,只好散会,等大家伙儿都琢磨清楚了,明日再议——终究这消息来得太过匆促,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利弊琢磨透彻。
是勋告辞出来。返回钜鹿城内暂居之处,刚抹了把脸,气还没喘匀呢,突然门上来报:“许攸求见。”是勋闻言一愣,随即微笑起来:“许子远亦知欲说曹公,必先说我乎?”
倘若此番奉使前来。为袁绍请和的乃是荀谌,那么过来找自己本在情理之中——当然啦,荀谌已被曹军拿获,而就算没被拿获,肯定首先去找侄子荀攸——然而来的是许攸。他跟自己又没啥交情,干嘛突然间找上门来?不用问啊,这肯定是希望自己在曹操面前帮忙袁家说项。是勋并不妄自菲薄,他知道如今军中,第一个能够影响曹操决议的是荀攸,第二个是郭嘉,第三才轮到自己,但架不住自己比那二位能说会道啊,“舌辩”技能一开,即可与荀、郭拉齐,甚至略略过之。所以许攸不去找荀文若,不去找郭奉孝,第一个就跑来找自己了。
终究许子远非普通袁氏使节也,他是曹操的故人,曹操还希望能够拉拢他、说降他,所以只是遣人监视而已,并不约束他在钜鹿城内的行动。许攸因而得以到处转悠——当然啦,军事重地是不让进的——打听了是勋所在,便连夜摸上门来。
是勋也挺好奇,许子远将何以说我耶?若是献上金帛,自己可不会假清高,该收就收下,转过脸来交给曹操便是,而以曹操的个性,估计会允许自己把钱留下——这倒是也挺不错啊。
于是亲自出迎,把许攸让入室内。随便寒暄几句,许攸就问了:“我主请成于曹公,还须侍中向朝廷进言,宽赦我主之罪。”
他不提让是勋劝说曹操答应求和,即刻退兵,光说等你们退兵返回许都以后,你得帮忙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啊——还特意不唤是勋之字,反以名爵相称——仿佛和议已是板上定钉一般。是勋不动声色地答道:“若我主许成,勋自然为幽州太平而上奏天子,请赦袁将军。然而我主未必许成……”你就... -->>
是勋背诵的这四句诗,本名《赋得古草原送别》,在前一世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即便两三岁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父母若不教他背诵古诗还则罢了,否则这四句是必学的。
此诗的作者本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据说是他十六岁应考时的习作——是勋记不清楚具体年龄了,所以往自己身上安的时候就小了六岁,假装自己有写诗的天赋,是个神童。此诗为五言律诗,本来后面还有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过前四句说个十岁的孩子能写,还有人信,后四句相对文辞典雅、情感真挚,就算神童,也得高小以后才可能作得出来。
终究诗中寓义,即便孩子想不到,也可能是大人教他的,但诗中情感,非切身体会者不能为之。况且后四句的文辞,非久经磨砺、反复推敲亦不能为也——所以是勋干脆给舍掉了。
再说了,他要说的道理全都隐含在前四句里哪,根本与后四句无关。
曹操听了是勋这四句诗,随口便诵道:“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这句话出于《左传?隐公六年》,正是日后“斩草除根”这个成语最早的来源。
是勋的态度很明确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袁绍既已认怂,可能他就此一蹶不振,再难复兴,那么先放一放也无所谓;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万一要再重新振作起来,利用幽州这最后的根据地,收揽胡骑、积草屯粮,不定哪天重为朝廷之患。可该怎么办?
故而是勋是主张继续北上,犁庭扫闾,彻底平灭袁绍势力的,但是他不肯明说。反而借诗寓意,虽然没什么详细的分析,说服力更比旁人来得为强。曹操一捋胡须,正待即下决断,突然门外传报:“京城荀令君有书呈上。”
荀彧的信里说了两件事:一是最近大司农郑玄连日操劳,不幸病倒,使得各地秋粮的征收和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因为关中动乱,西方的贡赋无法期待,而兖、豫、徐三州皆为平年,未必足够供应大军用到明岁春耕。荀彧一则拍胸脯表决心。自己殚精竭虑,也一定要为曹操解决了粮秣问题,同时也建议曹操,最好把战事控制在年底之前终结,则不致于涸泽而渔。对地方生产、国家财政造成太大的损害。
如此一来,曹操不禁又犹豫了,眼瞧着天色已黑,只好散会,等大家伙儿都琢磨清楚了,明日再议——终究这消息来得太过匆促,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利弊琢磨透彻。
是勋告辞出来。返回钜鹿城内暂居之处,刚抹了把脸,气还没喘匀呢,突然门上来报:“许攸求见。”是勋闻言一愣,随即微笑起来:“许子远亦知欲说曹公,必先说我乎?”
倘若此番奉使前来。为袁绍请和的乃是荀谌,那么过来找自己本在情理之中——当然啦,荀谌已被曹军拿获,而就算没被拿获,肯定首先去找侄子荀攸——然而来的是许攸。他跟自己又没啥交情,干嘛突然间找上门来?不用问啊,这肯定是希望自己在曹操面前帮忙袁家说项。是勋并不妄自菲薄,他知道如今军中,第一个能够影响曹操决议的是荀攸,第二个是郭嘉,第三才轮到自己,但架不住自己比那二位能说会道啊,“舌辩”技能一开,即可与荀、郭拉齐,甚至略略过之。所以许攸不去找荀文若,不去找郭奉孝,第一个就跑来找自己了。
终究许子远非普通袁氏使节也,他是曹操的故人,曹操还希望能够拉拢他、说降他,所以只是遣人监视而已,并不约束他在钜鹿城内的行动。许攸因而得以到处转悠——当然啦,军事重地是不让进的——打听了是勋所在,便连夜摸上门来。
是勋也挺好奇,许子远将何以说我耶?若是献上金帛,自己可不会假清高,该收就收下,转过脸来交给曹操便是,而以曹操的个性,估计会允许自己把钱留下——这倒是也挺不错啊。
于是亲自出迎,把许攸让入室内。随便寒暄几句,许攸就问了:“我主请成于曹公,还须侍中向朝廷进言,宽赦我主之罪。”
他不提让是勋劝说曹操答应求和,即刻退兵,光说等你们退兵返回许都以后,你得帮忙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啊——还特意不唤是勋之字,反以名爵相称——仿佛和议已是板上定钉一般。是勋不动声色地答道:“若我主许成,勋自然为幽州太平而上奏天子,请赦袁将军。然而我主未必许成……”你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