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野狐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陛下微服巡游鼎京,险被发狂的骡马冲撞,恰巧被燕地侠女江又灵所救,而后陛下赐江又灵赵姓,又封江又灵为逐鹿郡主的事情,很快在鼎京传扬开来。
听闻此事者,无不羡慕燕地侠女江又灵的运气,竟能恰巧碰上陛下微服出巡,且恰巧在陛下遇到危险之时出手相救,被陛下给予几乎顶格的封赏!
不过这种事情也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人们也未过多追究这件事情是否有什么猫腻,随着这个消息在鼎京传扬开来,之前关于昭帝有私生女在燕地的消息便也销声匿迹,像是从来都未有这个谣言流传于市井之间一般。
人们总是健忘,即便暗地里还有人记着这件事,将此事与陛下封赏燕地侠女之事牵连起来,但这些人多为底层民众,纵然好奇,也无有手段调查什么,往往好奇心过了之后,也会跟着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从此之后,他们只会识得逐鹿郡主赵又灵,将燕地侠女江又灵也会渐渐抛诸脑后。
陛下膝下本无皇女,如今却封了一个义女。众人亦无不好奇谁能够成为这位正值婚嫁年龄的义女的驸马。
不过皇家之事,百姓自然不能在公开场合议论,只能在私底下碎嘴一番,便也草草了事。
因此为郡主挑选驸马之事,暂时还未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事件——当下,大朝会即将召开,关于大朝会上将会议论的各项国策,也传诸有功名之人,众秀才、举人、进士可适当议论国策,若对某一项举措有异议,亦可正阳门联名上书。
至于陛下及诸位庙堂高臣,是否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所谓适当讨论的‘适当’究竟是怎样一个度,也从未有人给出过明确范围,反正是庙堂诸公以及陛下,未对尔等讨论生出不满,那便是适度。
若是说了太多,令陛下及诸公感觉不舒服 ,那肯定已不适当。
适当无有赏赐,不适当却必然有重重的惩罚。
好在鼎京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们,大都经历过一两次大朝会,都不再是愣头青,自然不会把什么想法都诉诸于口,以免引起大能们的不适,为自己召来灭顶之灾。
因此,总而言之,大朝会开展期间,鼎京从表面上来看,除了涌入鼎京的达官贵人渐渐增多以外,与寻常时候也并无太大区别。
读书人在茶馆酒肆饮茶闲话,偶尔议论议论大朝会要讨论的几项国策,全无有建树之言,只剩对大能们的吹捧与赞扬。
茶肆之内,宋宪与张洞明对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们毫不掩饰的大声喧哗着,说着种种对庙堂大能及陛下的赞美,其他不被允许讨论国策的普通民众,则在旁应和,投向读书人的目光里,多少带着些羡慕。
他们才不管这些读书人是否提出了有建树的意见,只觉得读书人果真比自己这些苦哈哈厉害,被允许参与讨论国政,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再看自己,任由人家说得热火朝天,自己却只能做一个安静的听众。
几个秀才很是享受这种受人艳羡、吹捧的感觉,吵嚷之声也更加大了:
“尔等可知,这巡议司制由谁提出?”
“乃是由当朝太子殿下提出!”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果不负贤德之名啊!”
“什么?巡议司制究竟是个什么?嘿嘿,这你便有所不知了吧……”
“这巡议司制,单从字面上亦很容易便能明白其具体之意——这说的是朝廷以后会每年都往各地下派官员,考察民情,将冤假错案交于朝廷,亲自审问,以后那些被人冤屈陷害的人便不必费太多盘缠告御状啦,朝廷自然会帮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你所听说的巡议司制与我说的不太一样?那肯定是别人在跟你胡说八道,切莫乱传谣言!我等可是有功名在身,比你们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
“咱们还是说说另一项国策,金国皇子被那不知死的兵部职方俘虏之事……”
“我听我家舅舅说了,这兵部职方实属挑衅外邦皇子,人家气不过与他争执,身为上邦使臣,他却不以国体为重,偏偏横生枝节,这下好了……嘿嘿,大朝会过后,此人必定会被推出午门抄斩!”
“你怎么从哪里听来的这么多谣言?将此人轰出去,乱说话!不过一个兵部职方,你真当他... -->>
陛下微服巡游鼎京,险被发狂的骡马冲撞,恰巧被燕地侠女江又灵所救,而后陛下赐江又灵赵姓,又封江又灵为逐鹿郡主的事情,很快在鼎京传扬开来。
听闻此事者,无不羡慕燕地侠女江又灵的运气,竟能恰巧碰上陛下微服出巡,且恰巧在陛下遇到危险之时出手相救,被陛下给予几乎顶格的封赏!
不过这种事情也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人们也未过多追究这件事情是否有什么猫腻,随着这个消息在鼎京传扬开来,之前关于昭帝有私生女在燕地的消息便也销声匿迹,像是从来都未有这个谣言流传于市井之间一般。
人们总是健忘,即便暗地里还有人记着这件事,将此事与陛下封赏燕地侠女之事牵连起来,但这些人多为底层民众,纵然好奇,也无有手段调查什么,往往好奇心过了之后,也会跟着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从此之后,他们只会识得逐鹿郡主赵又灵,将燕地侠女江又灵也会渐渐抛诸脑后。
陛下膝下本无皇女,如今却封了一个义女。众人亦无不好奇谁能够成为这位正值婚嫁年龄的义女的驸马。
不过皇家之事,百姓自然不能在公开场合议论,只能在私底下碎嘴一番,便也草草了事。
因此为郡主挑选驸马之事,暂时还未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事件——当下,大朝会即将召开,关于大朝会上将会议论的各项国策,也传诸有功名之人,众秀才、举人、进士可适当议论国策,若对某一项举措有异议,亦可正阳门联名上书。
至于陛下及诸位庙堂高臣,是否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所谓适当讨论的‘适当’究竟是怎样一个度,也从未有人给出过明确范围,反正是庙堂诸公以及陛下,未对尔等讨论生出不满,那便是适度。
若是说了太多,令陛下及诸公感觉不舒服 ,那肯定已不适当。
适当无有赏赐,不适当却必然有重重的惩罚。
好在鼎京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们,大都经历过一两次大朝会,都不再是愣头青,自然不会把什么想法都诉诸于口,以免引起大能们的不适,为自己召来灭顶之灾。
因此,总而言之,大朝会开展期间,鼎京从表面上来看,除了涌入鼎京的达官贵人渐渐增多以外,与寻常时候也并无太大区别。
读书人在茶馆酒肆饮茶闲话,偶尔议论议论大朝会要讨论的几项国策,全无有建树之言,只剩对大能们的吹捧与赞扬。
茶肆之内,宋宪与张洞明对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们毫不掩饰的大声喧哗着,说着种种对庙堂大能及陛下的赞美,其他不被允许讨论国策的普通民众,则在旁应和,投向读书人的目光里,多少带着些羡慕。
他们才不管这些读书人是否提出了有建树的意见,只觉得读书人果真比自己这些苦哈哈厉害,被允许参与讨论国政,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再看自己,任由人家说得热火朝天,自己却只能做一个安静的听众。
几个秀才很是享受这种受人艳羡、吹捧的感觉,吵嚷之声也更加大了:
“尔等可知,这巡议司制由谁提出?”
“乃是由当朝太子殿下提出!”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果不负贤德之名啊!”
“什么?巡议司制究竟是个什么?嘿嘿,这你便有所不知了吧……”
“这巡议司制,单从字面上亦很容易便能明白其具体之意——这说的是朝廷以后会每年都往各地下派官员,考察民情,将冤假错案交于朝廷,亲自审问,以后那些被人冤屈陷害的人便不必费太多盘缠告御状啦,朝廷自然会帮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你所听说的巡议司制与我说的不太一样?那肯定是别人在跟你胡说八道,切莫乱传谣言!我等可是有功名在身,比你们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
“咱们还是说说另一项国策,金国皇子被那不知死的兵部职方俘虏之事……”
“我听我家舅舅说了,这兵部职方实属挑衅外邦皇子,人家气不过与他争执,身为上邦使臣,他却不以国体为重,偏偏横生枝节,这下好了……嘿嘿,大朝会过后,此人必定会被推出午门抄斩!”
“你怎么从哪里听来的这么多谣言?将此人轰出去,乱说话!不过一个兵部职方,你真当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