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2/2)
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汉末烽烟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虚礼客套的人。"
"你竟连叙旧的机会也不给我?"夏侯惇佯怒道。随即,收起了玩笑。"罢了,现在也不是叙旧的时候。我直说,是典军校尉要见你。"
典军校尉乃"西园八校"之一,担任这个职务的,正是曹操曹孟德。
夏侯元让说完,不见朱广有任何惊讶意外之色,心中暗道,这小兄弟果然是今非昔比了。
"元让兄,当初平定黄巾以后,你在何处高就?"
"现在倒想叙旧了?你不问问曹校尉为什么要见你?"
"稍后见了面,自然就知道了,我又何必问?现在我迫切想知道的是兄长这几年来的情况。当初,若不是元让兄..."
"你要提这个,我只能说说你在黄巾马贼刀口下救我的往事了。"
两人说着旧事近况,夏侯惇在破黄巾之后,并没有接受朝廷的官职,一直居于家乡。后来曹操在"济南相"位置上得罪了权贵,也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回乡读书打猎,消磨时光。去年西园新军建立,曹操因着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夏侯惇也就跟来了。
车停处,朱广下来,踩着那平整的石板,仰望那高墙大门。
那大门口有几个守着,见他下车时曾想上来询问之类,但一见夏侯惇,又收回步子去。
"贤弟,跟我来。"
进了门,朱广没空去欣赏那富丽堂皇的房舍,只跟着夏侯元让绕过正堂,直达后院。到一偏室处,他停下来,嘱咐朱广稍等之后,便先进去。
朱广留意到,从他进门,一直到此处,沿途都有人或有心,或无意在巡弋走动着。他是在边塞混过的,一打眼就能看出来那些人是什么来着。
"子昂。"夏侯惇去而复返,示意他进去。
一跨过那偏室门槛,朱广真有些意外了。室内竟坐满了人,仓促间扫一眼,认识的好像只有曹操。
"诸位,摧锋校尉朱广到。"夏侯惇朗声介绍着。
那室内众人都看过来,神情各异,也没谁打个招呼。只有阿瞒哥起身上前,与朱广见礼毕,笑道:"我来替你引荐,这位便是司隶校尉,袁本初。"
贵气,这是朱广对袁绍的第一印象。那种天生高富帅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久仰。"朱广长揖。
"客气。"袁绍坐着揖手道。
随后,曹操又替他引荐了在场众人。有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袁公路;北军中侯何颙何伯求;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骑都尉鲍信鲍允诚。
此外,还有大将军何进的部将王匡,吴匡,张璋等人。
各叙礼毕,那室内原本没有朱广的位置,曹操叫人添上。朱广落座,夏侯惇看他一眼,退出室去,掩上了房门。
很快,朱三公子就发现了氛围不对。因为谁也不说话了。方才他在外头,隐约听着里头说得还挺热闹。
曹操也觉得挺尴尬,只见好几位都拿询问甚至责怪的眼光瞧着他。阿瞒你怎么办的事?怎么什么人都往这里领?
袁绍遍视众人,打破了沉默:"方才诸位各抒己见,该说的也说了,拿个主意。"
众人都不说话,朱广等一阵,坐着也不是味儿,遂笑道:"诸位若是因我之故,不便畅所欲言,没关系,我回..."
不等他说完,曹操就制止道:"朱校尉安坐,这事我们还要跟你商量。"
话音方落,袁术拿手指一抹唇上顺溜的短须:"跟他商量?孟德,你说真的?"
曹操看他一眼:"要不然,我为何要请朱校尉来?"
袁术还要再说,堂上兄长已道:"公路。"袁术这才作罢。
又是一阵尴尬后,骑都尉鲍信道:"依我之见,董卓之前就已经两次违背先帝诏命,驻军在河东观望时局。大将军一旦召他入京,他就立马出发,进军神速。可见是有所图的。他麾下西凉人马劲悍善搏,近日前后两批援兵达到,兵威日盛。早晚,他会有所行动!咱们一定要抢先下手!"
袁术听罢,只顾摇头。
"袁中郎有何高见?"鲍信见状问道。
袁术眼皮都没抬一下:"董卓虽然不是什么善类,但现在还没有把柄可抓。你要对他下手,总得师出有名。再说了,西凉军剽悍,咱们拿什么去拼?"
"西园八营,咱们至少可以拉出两营。袁中郎手里也有数百精兵,加上大将军府的人马,我募回的千余壮士,以及..."语至此处,他将不确定的目光投向朱广。见对方不表态,他继续道"还不能与董卓一拼?"
袁术笑一声:"就这么拼?那不拼个玉石俱焚?我看呐,这事还是看朝廷怎么处理,咱们也别操这闲心了。"
曹操此时才发言:"朝廷?公卿大臣们现在正绞尽脑汁想着推谁出来主持大局呢,可顾不上这个。"
见他开了口,旁边荀攸说了一句:"现在不扳倒董卓,后患无穷。"
这偏室中,朱广对所有人都不感兴趣。哪怕是神采飞扬的袁绍,"卓尔不群"的袁术,甚至包括堂堂魏武。独独此人他留了些心,荀攸?好像有什么印象?跟荀彧什么关系?莫非也是"颖川谋士集团"的?
室内的讨论和争辩还在继续,但朱广心思已经没在那上头了。
这些人,勉强可称之为洛阳城里的少壮派,正商量怎么搞掉董卓。那幽州军怎么办?
如果说他们举事成功,那也就没有废立皇帝,没有把持朝政,也没有关东军阀联合讨董。当然,也就不会有"盟军"之间互相攻伐,争夺地盘。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汉就太平了。
现在的时局,就一句话,四海纷乱。从北到南,叛乱四起,而朝廷已经种了"地方割据"的种子。就算没有董卓窃国乱政,将来军阀混战的局面还是不可避免。难道能指望那个十几岁的皇帝?还是刚刚守寡的太后?又或者,朝中哪位重臣出来力挽狂澜?"朱校尉,你怎么看?"朱广正思索时,有人突然问道。定睛一看,骑都尉鲍信。(未完待续)
虚礼客套的人。"
"你竟连叙旧的机会也不给我?"夏侯惇佯怒道。随即,收起了玩笑。"罢了,现在也不是叙旧的时候。我直说,是典军校尉要见你。"
典军校尉乃"西园八校"之一,担任这个职务的,正是曹操曹孟德。
夏侯元让说完,不见朱广有任何惊讶意外之色,心中暗道,这小兄弟果然是今非昔比了。
"元让兄,当初平定黄巾以后,你在何处高就?"
"现在倒想叙旧了?你不问问曹校尉为什么要见你?"
"稍后见了面,自然就知道了,我又何必问?现在我迫切想知道的是兄长这几年来的情况。当初,若不是元让兄..."
"你要提这个,我只能说说你在黄巾马贼刀口下救我的往事了。"
两人说着旧事近况,夏侯惇在破黄巾之后,并没有接受朝廷的官职,一直居于家乡。后来曹操在"济南相"位置上得罪了权贵,也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回乡读书打猎,消磨时光。去年西园新军建立,曹操因着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夏侯惇也就跟来了。
车停处,朱广下来,踩着那平整的石板,仰望那高墙大门。
那大门口有几个守着,见他下车时曾想上来询问之类,但一见夏侯惇,又收回步子去。
"贤弟,跟我来。"
进了门,朱广没空去欣赏那富丽堂皇的房舍,只跟着夏侯元让绕过正堂,直达后院。到一偏室处,他停下来,嘱咐朱广稍等之后,便先进去。
朱广留意到,从他进门,一直到此处,沿途都有人或有心,或无意在巡弋走动着。他是在边塞混过的,一打眼就能看出来那些人是什么来着。
"子昂。"夏侯惇去而复返,示意他进去。
一跨过那偏室门槛,朱广真有些意外了。室内竟坐满了人,仓促间扫一眼,认识的好像只有曹操。
"诸位,摧锋校尉朱广到。"夏侯惇朗声介绍着。
那室内众人都看过来,神情各异,也没谁打个招呼。只有阿瞒哥起身上前,与朱广见礼毕,笑道:"我来替你引荐,这位便是司隶校尉,袁本初。"
贵气,这是朱广对袁绍的第一印象。那种天生高富帅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久仰。"朱广长揖。
"客气。"袁绍坐着揖手道。
随后,曹操又替他引荐了在场众人。有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袁公路;北军中侯何颙何伯求;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骑都尉鲍信鲍允诚。
此外,还有大将军何进的部将王匡,吴匡,张璋等人。
各叙礼毕,那室内原本没有朱广的位置,曹操叫人添上。朱广落座,夏侯惇看他一眼,退出室去,掩上了房门。
很快,朱三公子就发现了氛围不对。因为谁也不说话了。方才他在外头,隐约听着里头说得还挺热闹。
曹操也觉得挺尴尬,只见好几位都拿询问甚至责怪的眼光瞧着他。阿瞒你怎么办的事?怎么什么人都往这里领?
袁绍遍视众人,打破了沉默:"方才诸位各抒己见,该说的也说了,拿个主意。"
众人都不说话,朱广等一阵,坐着也不是味儿,遂笑道:"诸位若是因我之故,不便畅所欲言,没关系,我回..."
不等他说完,曹操就制止道:"朱校尉安坐,这事我们还要跟你商量。"
话音方落,袁术拿手指一抹唇上顺溜的短须:"跟他商量?孟德,你说真的?"
曹操看他一眼:"要不然,我为何要请朱校尉来?"
袁术还要再说,堂上兄长已道:"公路。"袁术这才作罢。
又是一阵尴尬后,骑都尉鲍信道:"依我之见,董卓之前就已经两次违背先帝诏命,驻军在河东观望时局。大将军一旦召他入京,他就立马出发,进军神速。可见是有所图的。他麾下西凉人马劲悍善搏,近日前后两批援兵达到,兵威日盛。早晚,他会有所行动!咱们一定要抢先下手!"
袁术听罢,只顾摇头。
"袁中郎有何高见?"鲍信见状问道。
袁术眼皮都没抬一下:"董卓虽然不是什么善类,但现在还没有把柄可抓。你要对他下手,总得师出有名。再说了,西凉军剽悍,咱们拿什么去拼?"
"西园八营,咱们至少可以拉出两营。袁中郎手里也有数百精兵,加上大将军府的人马,我募回的千余壮士,以及..."语至此处,他将不确定的目光投向朱广。见对方不表态,他继续道"还不能与董卓一拼?"
袁术笑一声:"就这么拼?那不拼个玉石俱焚?我看呐,这事还是看朝廷怎么处理,咱们也别操这闲心了。"
曹操此时才发言:"朝廷?公卿大臣们现在正绞尽脑汁想着推谁出来主持大局呢,可顾不上这个。"
见他开了口,旁边荀攸说了一句:"现在不扳倒董卓,后患无穷。"
这偏室中,朱广对所有人都不感兴趣。哪怕是神采飞扬的袁绍,"卓尔不群"的袁术,甚至包括堂堂魏武。独独此人他留了些心,荀攸?好像有什么印象?跟荀彧什么关系?莫非也是"颖川谋士集团"的?
室内的讨论和争辩还在继续,但朱广心思已经没在那上头了。
这些人,勉强可称之为洛阳城里的少壮派,正商量怎么搞掉董卓。那幽州军怎么办?
如果说他们举事成功,那也就没有废立皇帝,没有把持朝政,也没有关东军阀联合讨董。当然,也就不会有"盟军"之间互相攻伐,争夺地盘。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汉就太平了。
现在的时局,就一句话,四海纷乱。从北到南,叛乱四起,而朝廷已经种了"地方割据"的种子。就算没有董卓窃国乱政,将来军阀混战的局面还是不可避免。难道能指望那个十几岁的皇帝?还是刚刚守寡的太后?又或者,朝中哪位重臣出来力挽狂澜?"朱校尉,你怎么看?"朱广正思索时,有人突然问道。定睛一看,骑都尉鲍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