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星耀在驿站也看到这支庞大的送葬队伍,从驿卒口中知晓,是全城百姓来给那八个枉死的妇人送葬。
他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理所当然。
凌王妃在的地方,发生任何事,都不新鲜。
在长安禁区时,在凌王妃心里,病人比什么都重要。
在幽州城,凌王妃心中,百姓比什么都重要。
不知为何,这一刻,陈星耀竟然有一种,‘能当幽州人真好’的感觉。
百姓生活在幽州,虽然受着北境苦寒,边关动荡,外敌入侵,流寇横生。
可是有这么保护他们的凌王和王妃,应该比生活在苛政压制、徭役压迫、士族为祸的州城,要强很多吧!
最起码,幽州的百姓,腰背比别的州城的百姓,要直得多。
这三天,陈星耀每天都骑着马,在幽州城外郊晃荡。遇到耕作的农夫,他就在田堤上看人家的农具。
遇到河流,就看水车和挖河渠的徭役,还有奇怪的工具。
巨大的铁架子,足有三丈高,上面是一个铁圆环,中间有凹槽,挂着粗麻绳,下面有个铁钩。
一个人在岸上调整方向,河渠里挖淤泥的人,直接把一筐泥往那钩子上一挂。
铁架转个方向,泥筐就被送到岸上。既免了人力来回地跑,又大大节省了体力和时间。
他好奇地问一百姓,这是何物?
百姓随口道:“小型滑轮起重机。”而后骄傲地加上一句:“我们幽州军工部做的,别处可没有。”
只一句话,让陈星耀心中满是疑惑,小型,那就是还有大型。
小型用于农耕城建,大型呢?自然是用于建城、建军寨,还有军用。
他眯着眼睛看一眼远处雄伟的幽州城,连城外用的东西都如此奇特,城中定然更神奇。
希望凌王妃对他的态度早日改观,他好早日进城一观。
除了机械助力让他惊讶,还有就是,他发现这里服徭役的百姓。
脸上没有别的地方百姓那种麻木、痛苦的表情,反而都很精神,不时能听到高声说笑的声音。
人群中也没有拿着鞭子走来走去的监工,没有人会因为干活慢了挨打,没有人会因为太累哭泣,更没有人受伤。
陈星耀很好奇,不禁询问百姓:“你们服徭役,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开心?”
是的,就是开心。这里的百姓眼里有光,面庞红润,腰背挺直。没有监工,却没人偷懒。
百姓也不介意他问得奇怪,笑道:“俺们服徭役,官府按天算工分,还管两顿干饭,为啥子不高兴?”
“工分是何物?”
“呵呵,外地来的吧?工分是俺们幽州城官员给的物票,能到民营办去换粮、换布、换盐糖。”
“反正在城里能当钱用,东西的价格还比商铺卖得便宜。”
“攒多了工分,还有优先开荒权。俺在这干到秋收,攒的工分,够开十亩荒地呢!”
以前幽州的荒地多的没人种,现在嘛,连开荒都没地方开了,朝廷圈起来的荒地,只给工分多的百姓审批开荒。
陈星耀若有所思,他不通庶务,可这百姓说得通俗易懂。
看来凌王对管理幽州城,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知为何,他本能地觉得,这工分制是凌王妃想出来的。
在驿站里还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异族商人,他们带着大批的货物,有珍贵的草药、毛皮料子、木材等等。
在驿站打个尖,就立即赶往城里售卖。
据驿卒说,以前驿站除了官员,谁都不招待。
后来王爷特令驿站改建,扩大规模,又划出区域。
现在后院接待官员,前院商人、异族人、普通百姓,都接待。
陈星耀还发现,有不少商人在驿站留下伙计,只要异族商人一来,立即就跟其约定交易。
一斑窥豹,可见幽州城商事的发达。
陈星耀不禁想到自己守幽州城时,别说异族商人,连汉族商人都快跑完了。
这个驿站他也记得,又小又破,寒冬腊月,只有米汤供应。哪像现在,物资丰盈的,快比上长安城的酒楼了。
有时候他骑马走的远,来到离城稍远些的小镇子。他同样记得这些镇子,他在时,早就没了百姓,全部荒芜。
而现在,人来人往,老人的咳嗽声,孩童的欢笑声,小商贩的叫卖声。
这哪里像边关的小镇子,跟长安城附近的小镇差不了多少!
饶是他在家时,极少去庄园田野,也发现了幽州百姓的不同。那就是,不论男女老少,穿的都很周全。
这里的周全是,衣裳、裤子、鞋袜都有,有些年轻的姑娘,穿的颜色鲜艳的裙子。
别觉得这很寻常,据陈星耀所知,许多地方的百姓,在夏季干活时,都是不穿衣裳的。
因为怕磨损了衣裳,冬天时就没有御寒之物,更有人一年三季不穿鞋。
没有破洞的衣裳,冬天的厚衣裳,可是百姓非常重要的一笔资产,拿到当铺去,能换成钱的。
而幽州百姓,竟然人人都有衣穿!
很快陈星耀还发现一点,许多农舍院子里,都拉着长绳子,晒着米白色的线状物。
有孩子拿棍子在一旁守着,不许鸟雀野猫过来偷吃。
不时有妇人端着大簸箕出来,晒上那线状物。
他观察了半天,发现有小贩赶着矮脚马车,一家家地去收那东西,过称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他实在好奇难掩,问那小贩,此乃何物?
小贩比他还惊讶:“米粉啊!公子没吃过?”
幽州还有没吃过米粉的人?
“不过这家是做葛根粉的,公子要不要买些尝尝?”
陈星耀这才想起来,在驿站时几乎每顿都有的菜,或是汤米粉,或是米粉炒青菜鸡蛋,还有炖肉的。
他在长安也吃过米粉,据说是从光州买来的,但从来没见人做过。
好奇地问:“这米粉不是作坊生产?而是百姓家家都会做?”
小贩满眼崇敬地道:“这是王妃教地,百姓农闲时节,可在家里做米粉,再由我们民营社统一收购。”
“如此,百姓在家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不光是米粉,丝、麻、绢、鸡蛋、干菜等等,都是民营... -->>
陈星耀在驿站也看到这支庞大的送葬队伍,从驿卒口中知晓,是全城百姓来给那八个枉死的妇人送葬。
他既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理所当然。
凌王妃在的地方,发生任何事,都不新鲜。
在长安禁区时,在凌王妃心里,病人比什么都重要。
在幽州城,凌王妃心中,百姓比什么都重要。
不知为何,这一刻,陈星耀竟然有一种,‘能当幽州人真好’的感觉。
百姓生活在幽州,虽然受着北境苦寒,边关动荡,外敌入侵,流寇横生。
可是有这么保护他们的凌王和王妃,应该比生活在苛政压制、徭役压迫、士族为祸的州城,要强很多吧!
最起码,幽州的百姓,腰背比别的州城的百姓,要直得多。
这三天,陈星耀每天都骑着马,在幽州城外郊晃荡。遇到耕作的农夫,他就在田堤上看人家的农具。
遇到河流,就看水车和挖河渠的徭役,还有奇怪的工具。
巨大的铁架子,足有三丈高,上面是一个铁圆环,中间有凹槽,挂着粗麻绳,下面有个铁钩。
一个人在岸上调整方向,河渠里挖淤泥的人,直接把一筐泥往那钩子上一挂。
铁架转个方向,泥筐就被送到岸上。既免了人力来回地跑,又大大节省了体力和时间。
他好奇地问一百姓,这是何物?
百姓随口道:“小型滑轮起重机。”而后骄傲地加上一句:“我们幽州军工部做的,别处可没有。”
只一句话,让陈星耀心中满是疑惑,小型,那就是还有大型。
小型用于农耕城建,大型呢?自然是用于建城、建军寨,还有军用。
他眯着眼睛看一眼远处雄伟的幽州城,连城外用的东西都如此奇特,城中定然更神奇。
希望凌王妃对他的态度早日改观,他好早日进城一观。
除了机械助力让他惊讶,还有就是,他发现这里服徭役的百姓。
脸上没有别的地方百姓那种麻木、痛苦的表情,反而都很精神,不时能听到高声说笑的声音。
人群中也没有拿着鞭子走来走去的监工,没有人会因为干活慢了挨打,没有人会因为太累哭泣,更没有人受伤。
陈星耀很好奇,不禁询问百姓:“你们服徭役,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开心?”
是的,就是开心。这里的百姓眼里有光,面庞红润,腰背挺直。没有监工,却没人偷懒。
百姓也不介意他问得奇怪,笑道:“俺们服徭役,官府按天算工分,还管两顿干饭,为啥子不高兴?”
“工分是何物?”
“呵呵,外地来的吧?工分是俺们幽州城官员给的物票,能到民营办去换粮、换布、换盐糖。”
“反正在城里能当钱用,东西的价格还比商铺卖得便宜。”
“攒多了工分,还有优先开荒权。俺在这干到秋收,攒的工分,够开十亩荒地呢!”
以前幽州的荒地多的没人种,现在嘛,连开荒都没地方开了,朝廷圈起来的荒地,只给工分多的百姓审批开荒。
陈星耀若有所思,他不通庶务,可这百姓说得通俗易懂。
看来凌王对管理幽州城,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知为何,他本能地觉得,这工分制是凌王妃想出来的。
在驿站里还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异族商人,他们带着大批的货物,有珍贵的草药、毛皮料子、木材等等。
在驿站打个尖,就立即赶往城里售卖。
据驿卒说,以前驿站除了官员,谁都不招待。
后来王爷特令驿站改建,扩大规模,又划出区域。
现在后院接待官员,前院商人、异族人、普通百姓,都接待。
陈星耀还发现,有不少商人在驿站留下伙计,只要异族商人一来,立即就跟其约定交易。
一斑窥豹,可见幽州城商事的发达。
陈星耀不禁想到自己守幽州城时,别说异族商人,连汉族商人都快跑完了。
这个驿站他也记得,又小又破,寒冬腊月,只有米汤供应。哪像现在,物资丰盈的,快比上长安城的酒楼了。
有时候他骑马走的远,来到离城稍远些的小镇子。他同样记得这些镇子,他在时,早就没了百姓,全部荒芜。
而现在,人来人往,老人的咳嗽声,孩童的欢笑声,小商贩的叫卖声。
这哪里像边关的小镇子,跟长安城附近的小镇差不了多少!
饶是他在家时,极少去庄园田野,也发现了幽州百姓的不同。那就是,不论男女老少,穿的都很周全。
这里的周全是,衣裳、裤子、鞋袜都有,有些年轻的姑娘,穿的颜色鲜艳的裙子。
别觉得这很寻常,据陈星耀所知,许多地方的百姓,在夏季干活时,都是不穿衣裳的。
因为怕磨损了衣裳,冬天时就没有御寒之物,更有人一年三季不穿鞋。
没有破洞的衣裳,冬天的厚衣裳,可是百姓非常重要的一笔资产,拿到当铺去,能换成钱的。
而幽州百姓,竟然人人都有衣穿!
很快陈星耀还发现一点,许多农舍院子里,都拉着长绳子,晒着米白色的线状物。
有孩子拿棍子在一旁守着,不许鸟雀野猫过来偷吃。
不时有妇人端着大簸箕出来,晒上那线状物。
他观察了半天,发现有小贩赶着矮脚马车,一家家地去收那东西,过称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他实在好奇难掩,问那小贩,此乃何物?
小贩比他还惊讶:“米粉啊!公子没吃过?”
幽州还有没吃过米粉的人?
“不过这家是做葛根粉的,公子要不要买些尝尝?”
陈星耀这才想起来,在驿站时几乎每顿都有的菜,或是汤米粉,或是米粉炒青菜鸡蛋,还有炖肉的。
他在长安也吃过米粉,据说是从光州买来的,但从来没见人做过。
好奇地问:“这米粉不是作坊生产?而是百姓家家都会做?”
小贩满眼崇敬地道:“这是王妃教地,百姓农闲时节,可在家里做米粉,再由我们民营社统一收购。”
“如此,百姓在家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不光是米粉,丝、麻、绢、鸡蛋、干菜等等,都是民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