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互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了老谢的解释,我拿过那只铜铃,认真看了看,“你说,这东西怕是不大容易吹得响吧?那得多大的风,才能让它发挥作用。”
“这东西怎么用,恐怕没几个人知道。”
“你把照片给你家老爷子看过了?”
“对,给他看了。”老谢笑了笑道,“对这东西,我至多也就惊叹其制式难得一见,里面的玄机,还是窥不破,所以才去请教我家老爷子,没想到,”他沉吟了一下,神情开始变得严肃,“他说,这风铃可了不得。”
“了不得?”
“是的。所以,这次兄弟有个不情之请。”
“只管说。”
“能否将此物,给我家老爷子看看。他想亲自过目。”
“没问题。能过他老人家法眼,也好开价不是。”
“那我就先替家父道谢了。”
“千万别客气。”我说。
老谢在回民街那边,已经给我订好了皇城豪门酒店的房间。他还要请我去钟鼓楼广场品尝德发长的饺子,尝尝老孙家的粉蒸羊肉、同盛祥羊肉泡馍,把我上次来没能满足的愿望逐一兑现。
他说,这东西到了他老爷子手上,可不像我们,几分钟看完。老爷子会戴上白手套,取出放大镜,搞不好旁边还得提前准备好几本资料,然后泡上一壶明前雀舌,坐在书房看上一两天。
跟老谢一起吃过饭,我把风铃留在他那里,就去酒店休息了。
有个朋友在咸阳那边搞了个船钓基地,投放了比赛用的大嘴鲈鱼,已经在群里召集过好几次。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高兴得不得了,问我住在哪里,他过来接我。我说开了车来,可以自己过去,让他发个定位就行了。他就在微信里给我发了定位,让我明天一早就过去。我说可以。老谢也说过,他这两天可以带我去登华山,去华清池,去看兵马俑。如果我对景区没兴趣,他也可以带我去渭河试试人品。但我想让他尽快帮我把那件事办成,就不让他陪了。
第二天,我其实哪也没去成。老谢七点多钟就到了酒店,嬉皮笑脸把我从床上叫起来,要带我去吃早饭。我问怎么回事,他面带歉意,说希望我能跟他去趟他父母家。原来,这孝顺儿子昨晚就把风铃送过去,给他父亲过目,结果老人家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天不亮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想见我。
我只好打电话给那位朋友,说临时有事,不能去他那里钓鱼了。
从我住的酒店,到老谢店子所在的化觉巷很近。我坐上他的车,陪他去店里先拿了件东西,就是昨天那张影印件,然后驱车去他父母家。
他父母住在大雁塔附近,就在历史博物馆后面。
路上,老谢反复交代,关于铜铃的来临,请我务必据实以告,尤其是它得来的过程,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他应该也清楚,这或许涉及某些人家不愿透露的秘密,但他一再强调信息真实的重要性。为此,他向我做出了一个最有意义的保证。他说保证这事不会被再次透露给第三人。而且他还给我吃了定心丸,自称已说服他父亲,不会拿这件物品在法律上的归属问题让我为难。既然他都做出这样的承诺,我便答应,就自己所知,无不实事求是,坦诚相告。
*
老谢父母住的是以前单位分的旧房,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还算宽敞。老谢的母亲是医生,退休后,最大爱好是养花。这次,我看到一株兰草,居然养在景泰蓝古董瓶里。心想,这野草也算是造化了。
谢老爷子满头银发,一副学者派头,一见面,也不握手,只是叫声:“小杜啊,”就指着桌上一本旧书说,“这上面,有你那东西。”
“跟你说过,那东西不是他的。”老谢一旁插了句。
“我知道,我知道。”老爷子毫不在意。他双眼闪烁,像小孩一样,指着那本书上的一段字,示意我看。
那书估计是某个时期的内部文献,十六开,很厚,不讲究装帧,封面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我没看见全名,好像写着什么报告汇编。随着老爷子手指
缓慢移动,我看见上面果然提到“九檐风铃”:对其迷信色彩较重的说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尤其是九檐风铃现世谶语,是不符合科学态度的。
这种内部资料,往往带有某种指向性,我想还是坐下来听他解释,会比较好理解,于是假装看了两行,便谦虚地表示:“还是老爷子您讲吧。”
“怎么样?看见了吧,这里提到了你那个东西。”老爷子兴奋的说。
“噢,那东西不是我的。”我说。
“我知道,我知道。”老爷子毫不在意,再次低头看了看那本资料,“我请你来,主要想听你说说,这东西出土的过程。”他示意我坐。
我坐在老爷子对面,“叔叔,这东西不是挖出来的,是我朋友在钓鱼时,从水里勾上来的。”我说。
“我知道,我知道,说说过程。”他回应着,眼神中充满期待。
幸好老鬼讲过那东西得来的经过,我也去过那地方,抛铅头钩钓底,程序也熟,还算能比较形象地把如何弄到这东西的过程给描绘出来。老爷子认真听我把当时情况重现一遍之后,慢慢皱起了眉头。
“你那位朋友,是如何去到那里的?”老爷子问。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野钓爱好者,哪儿人少往哪儿去,就爱钻山沟。也不知怎么,就让他找到那地方去了。”我转头看了看坐在旁边的老谢,“这个,你可以问问姚犁,我那朋友,他也认识。”
“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钓别人钓不到的鱼。”老谢叨咕了一句。
“那地方,就一个水潭?”老爷子看着我,接着又问。
“是的,旁边还有个天坑。”
“不是,不是。”他一个劲摇头。
我不知道他说什么不是,也不敢吭声。接着,只见他拉开抽屉,戴上一双白布手套,从桌上的绒布套里,把那只风铃取出来,拿在手里。
“这东西很不简单。”他神情庄重地看着我说。
“是的,我听姚犁说了。”
“关于这风铃,有很多传言。”老爷子望着我,意味深长的说,“不管如何得来,如今它在你手上,这点很重要。”
我听得莫名其妙,生怕他搞错了,于是再次解释道:“这东西,它就不是我的... -->>
听了老谢的解释,我拿过那只铜铃,认真看了看,“你说,这东西怕是不大容易吹得响吧?那得多大的风,才能让它发挥作用。”
“这东西怎么用,恐怕没几个人知道。”
“你把照片给你家老爷子看过了?”
“对,给他看了。”老谢笑了笑道,“对这东西,我至多也就惊叹其制式难得一见,里面的玄机,还是窥不破,所以才去请教我家老爷子,没想到,”他沉吟了一下,神情开始变得严肃,“他说,这风铃可了不得。”
“了不得?”
“是的。所以,这次兄弟有个不情之请。”
“只管说。”
“能否将此物,给我家老爷子看看。他想亲自过目。”
“没问题。能过他老人家法眼,也好开价不是。”
“那我就先替家父道谢了。”
“千万别客气。”我说。
老谢在回民街那边,已经给我订好了皇城豪门酒店的房间。他还要请我去钟鼓楼广场品尝德发长的饺子,尝尝老孙家的粉蒸羊肉、同盛祥羊肉泡馍,把我上次来没能满足的愿望逐一兑现。
他说,这东西到了他老爷子手上,可不像我们,几分钟看完。老爷子会戴上白手套,取出放大镜,搞不好旁边还得提前准备好几本资料,然后泡上一壶明前雀舌,坐在书房看上一两天。
跟老谢一起吃过饭,我把风铃留在他那里,就去酒店休息了。
有个朋友在咸阳那边搞了个船钓基地,投放了比赛用的大嘴鲈鱼,已经在群里召集过好几次。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高兴得不得了,问我住在哪里,他过来接我。我说开了车来,可以自己过去,让他发个定位就行了。他就在微信里给我发了定位,让我明天一早就过去。我说可以。老谢也说过,他这两天可以带我去登华山,去华清池,去看兵马俑。如果我对景区没兴趣,他也可以带我去渭河试试人品。但我想让他尽快帮我把那件事办成,就不让他陪了。
第二天,我其实哪也没去成。老谢七点多钟就到了酒店,嬉皮笑脸把我从床上叫起来,要带我去吃早饭。我问怎么回事,他面带歉意,说希望我能跟他去趟他父母家。原来,这孝顺儿子昨晚就把风铃送过去,给他父亲过目,结果老人家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天不亮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想见我。
我只好打电话给那位朋友,说临时有事,不能去他那里钓鱼了。
从我住的酒店,到老谢店子所在的化觉巷很近。我坐上他的车,陪他去店里先拿了件东西,就是昨天那张影印件,然后驱车去他父母家。
他父母住在大雁塔附近,就在历史博物馆后面。
路上,老谢反复交代,关于铜铃的来临,请我务必据实以告,尤其是它得来的过程,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他应该也清楚,这或许涉及某些人家不愿透露的秘密,但他一再强调信息真实的重要性。为此,他向我做出了一个最有意义的保证。他说保证这事不会被再次透露给第三人。而且他还给我吃了定心丸,自称已说服他父亲,不会拿这件物品在法律上的归属问题让我为难。既然他都做出这样的承诺,我便答应,就自己所知,无不实事求是,坦诚相告。
*
老谢父母住的是以前单位分的旧房,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还算宽敞。老谢的母亲是医生,退休后,最大爱好是养花。这次,我看到一株兰草,居然养在景泰蓝古董瓶里。心想,这野草也算是造化了。
谢老爷子满头银发,一副学者派头,一见面,也不握手,只是叫声:“小杜啊,”就指着桌上一本旧书说,“这上面,有你那东西。”
“跟你说过,那东西不是他的。”老谢一旁插了句。
“我知道,我知道。”老爷子毫不在意。他双眼闪烁,像小孩一样,指着那本书上的一段字,示意我看。
那书估计是某个时期的内部文献,十六开,很厚,不讲究装帧,封面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我没看见全名,好像写着什么报告汇编。随着老爷子手指
缓慢移动,我看见上面果然提到“九檐风铃”:对其迷信色彩较重的说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尤其是九檐风铃现世谶语,是不符合科学态度的。
这种内部资料,往往带有某种指向性,我想还是坐下来听他解释,会比较好理解,于是假装看了两行,便谦虚地表示:“还是老爷子您讲吧。”
“怎么样?看见了吧,这里提到了你那个东西。”老爷子兴奋的说。
“噢,那东西不是我的。”我说。
“我知道,我知道。”老爷子毫不在意,再次低头看了看那本资料,“我请你来,主要想听你说说,这东西出土的过程。”他示意我坐。
我坐在老爷子对面,“叔叔,这东西不是挖出来的,是我朋友在钓鱼时,从水里勾上来的。”我说。
“我知道,我知道,说说过程。”他回应着,眼神中充满期待。
幸好老鬼讲过那东西得来的经过,我也去过那地方,抛铅头钩钓底,程序也熟,还算能比较形象地把如何弄到这东西的过程给描绘出来。老爷子认真听我把当时情况重现一遍之后,慢慢皱起了眉头。
“你那位朋友,是如何去到那里的?”老爷子问。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野钓爱好者,哪儿人少往哪儿去,就爱钻山沟。也不知怎么,就让他找到那地方去了。”我转头看了看坐在旁边的老谢,“这个,你可以问问姚犁,我那朋友,他也认识。”
“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钓别人钓不到的鱼。”老谢叨咕了一句。
“那地方,就一个水潭?”老爷子看着我,接着又问。
“是的,旁边还有个天坑。”
“不是,不是。”他一个劲摇头。
我不知道他说什么不是,也不敢吭声。接着,只见他拉开抽屉,戴上一双白布手套,从桌上的绒布套里,把那只风铃取出来,拿在手里。
“这东西很不简单。”他神情庄重地看着我说。
“是的,我听姚犁说了。”
“关于这风铃,有很多传言。”老爷子望着我,意味深长的说,“不管如何得来,如今它在你手上,这点很重要。”
我听得莫名其妙,生怕他搞错了,于是再次解释道:“这东西,它就不是我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