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李自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纵然皇上不要她自尽,不管什么时候,她也决不落入敌人之手,不受胡人之辱。随时她都准备悬梁自尽,以报皇恩。如今她只希望有一个名分。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后,胡人和吴三桂被打败,大顺朝仍然会对她追封,一家也有了荣耀。这一切复杂的思想,在她心中翻腾了很久。她终于强装笑容,跪在地上说道:
“明日皇上登极,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贺之后,臣妾也要率领都人们在便殿朝贺,不知臣妾应该如何穿戴?”
李自成压根儿没有想到后宫朝贺的事,说道:“你想怎么穿戴都可以,只要好看,不过分,就行。”
窦氏说:“皇家规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无名分,明日按什么品级穿戴,请皇上明白宣示,让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乱了皇家利制。”
李自成才想起宫妾中有各种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说:“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贺好了。”
窦氏赶快跪下磕头谢恩。
李自成又说:“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准备得及?”
窦氏告他说:“尚衣局有每年新制的冠服,藏在库房中,并未损失,请皇上传旨取出就可以了。”
李自成立刻传旨下去。
李自成拉着窦氏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美丽的眼睛,看出她在温柔的微笑中隐藏着忧愁和悲伤。他自己也不禁心中难过,暗自说道:
“明晚离开北京时,对她如何处置啊?”
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气阴霾,日色无光,下着黄灰,略微有点悲风,更增加了暗淡愁惨的气氛。武英殿前的院子里很早就由锦衣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并由彩衣象奴牵来了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两行锦衣卫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最后是三匹仗马。本来仗马只有两匹,可是李自成想着乌龙驹为他驰骋疆场十几年,今天也应该让它看一看这个场面,所以命人将它披红挂彩,牵进武英殿院中,同两匹仗马立在一起。王长顺担心乌龙驹不守规矩,很早便穿着他御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赶了来。果然,还没有等到典礼开始,乌龙驹就很不安静,不断地用蹄子刨动砖地,抬头嘶鸣,欺负旁边老实的仗马。别人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告诉了王长顺。王长顺叹一口气,亲自来到乌龙驹旁边,轻轻说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仪仗的。你没有看皇上登极大典的福分,我将你牵出去吧。”
他噙着眼泪,将乌龙驹牵出去,交给手下人,牵回御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来。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禁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大顺朝开国时候的特别规定,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员,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这群北京降臣本来不想前来,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门,又无处可躲,便不得不前来了。他们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吴三桂一到会大祸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从西安来的降臣,自认为从“龙”在先,家在长安,退回关中,富贵仍在,虽然心中为战事担忧,却神色比较镇静,有人还因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王长顺穿着御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队中,忽然想到当年他赶牲口的时候,在旷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这么响。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三声火铳,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在李自成东征之前研究登极大典的朝仪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当时陕西籍的武将们希望在皇上登极时放三眼铳,放鞭炮。他们说:“乡下办喜事,都要有三眼铳,有鞭炮。皇上登极,应该更加威武,更加热闹,岂可不放三眼铳,不放鞭炮?”这当然不合朝仪。礼政府尚书巩-只好求首相牛金星决定。牛金星不赞成放三眼铳和鞭炮,但也不敢违背陕西武将们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刘宗敏一起进宫来议事,当面向李自成请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刘宗敏。刘宗敏说:
“前朝没有的,我们来个新兴吧。如今还在马上打天下,应该与太平时候不同。这一次要放三眼铳,要放‘万字头’的大鞭炮,下不为例好了。”
李自成笑着点点头。于是今天的登极大典就有了三眼铳和“万字头”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
“恭请皇上起驾!”
李自成头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宝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边。身穿黄缎绣龙袍,前后的“潮水”全用蓝色,表示大顺朝是“水德王”腰系玉带,脚穿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他正端坐在御座上,心神不宁。长久以来,他就盼望着登极这一天;如今这一天来到了,却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没有料到在山海关败得如此惨重。双喜、李友、李强等几十员爱将,二三万追随他多年的偏将、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溃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两次十万火急军情禀报。一个禀报说吴三桂和胡人的步骑大军正在向北京赶来。另一个是刘芳亮来的密奏,说是河南、山东到处叛乱,纷纷将大顺朝的州县官,或杀死,或赶走,或捉到送往南边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刚才听见武英门外的鞭炮声,尽管那么热闹,他的心头却感到异常空虚。而对于山海关大战,他感到无限的悔恨
看见鸿胪寺官员请他出去行礼,又听见外边开始奏乐,他所熟悉的唢呐声和皇家的雅乐合在一起。他默然地从御座上站起来,向正殿走去,耳边似乎又听见刘宗敏说的一句话:
“若不在北京登极,皇上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同时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极大典,只能叫作匆匆行事,与原来准备的典礼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巩-又进宫一趟,将有关行礼的几项事情当面向他禀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日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庙也不祭了,因为太庙里边还放着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门拜贺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极殿登极,许多应行的礼都没有了。他进北京以前万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极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请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贺。他默默地进入正殿,在乐声中升入宝座。文武百官从两边退出,归入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秩序不免有点乱)。刘宗敏因为身负重伤,免了跪拜。然后草草地由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刘宗敏、牛金星领衔缮就的贺表,无非是称颂他的功德,说了一些空洞的祝贺的话。李自成并没有听进去,他明白这是照样的文章。读完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头,山呼万岁。接着又读了皇上的敕谕,读罢又是百官叩拜,山呼万岁。
登极的典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行过了,跟着是奏乐。他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这时,宋献策和李岩都看见王长顺从文臣班中最后起来,热泪纵横,脚步踉跄,走下丹墀。他两个心中吃了一惊。随即牛金星也看见了,但他们都佯装不曾看见。牛金星态度雍容,步履稳重,只是心里不免想着王长顺如此形状,虽是喜极而悲,人之常情,却似非吉利之兆。宋献策和李岩来到朝房休息后,见身边没有别人,宋献策悄悄问道:
“王长顺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泪?”
李岩轻轻地叹口气,不敢乱说,摇摇头,怅惘地向院中望去。
鸿胪寺官员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但李自成并没有亲自前来,仅仅在御案上设立黄缎牌位,上边用恭楷写道:
“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
大体上按照大赦天下颁诏的故事,行了仪式。诏书原文很长,是在李自成去山海关前拟好的,李自成也反复推敲过。首先说明朝政治如何坏,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奉天命诛除无道,灭了明朝,建立大顺;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劝下,即了皇帝位。接着就说他今后对明朝的苛捐赋税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贪污的一定严惩,决不宽恕;奉公守法的一体照旧录用;明朝宗室,只要投降的,都加保护。最后说道,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触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颁诏。诏书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以后,便放在一个盘子里边,盘子上有一个结头,用黄色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颁诏这件大事。然后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当承天门颁诏的时候,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窦妃和宫女、太监们的朝贺。然后他回到寝宫,在宫女们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龙袍、云头靴,换上皇帝的便服,顿时觉得浑身轻松,比刚才这半日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种空虚感,暗暗地想道:
“这就叫登极了么?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无数的将士和百姓,就为的这件事么?”
李自成照例对窦妃有很多赏赐,对官女、太监们也都有赏赐。尽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不知道以后如何,可是表面上都伪饰着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只是他无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虑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御追兵,如何平安进入国关等问题上。这时一个太监进来,向他启奏:
“御马寺牧马苑使王长顺在宫门求见。”
李自成心中一烦。他想,打仗的事,他都操不完的心,说不定吴三桂和满洲的几万人马两天左右就会追到北京,哪有时间同王长顺见面呢?王长顺也不过是谈他御马寺的事,那是将来的小事情,用不着现在见面。于是他轻轻挥挥手,说:
“告诉王长顺,我很疲倦,正在休息。”随即他又考虑起打仗的事情来。
窦妃已经换去吉服,穿上了宫中妃子们的常服,来到李自成的面前侍候。虽然她的眉眼天生很美,却不能掩饰住忧愁的神色。她的脸色依然又嫩又白,却减少了自然的红润,不得不借助宫粉胭脂,掩饰新近出现的憔悴。这一切都被李自成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有点难过,拉住窦妃的手,勉强地问道:
“明天夜间要退出北京,你全都知道了么?”
窦妃凄然点点头,胆怯地问道:“皇上,这宫中常用的东西,要赶快收拾一下么?”
李自成说道:“不用急,明天还有一天。我此刻心中事多,到明日我会吩咐。”
窦妃不敢多问,望一望李自成脸上的阴暗神色,听着他冷漠的口气,猜想明夜临退出北京的时候,八成会赐她自尽。她心中十分恐怖,十分悲伤,不敢再问一句话,也不敢放声哭泣,却禁不住滚落了热泪。李自成见她落泪,也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忽然想道:王长顺见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这时候王长顺在武英门外已经得到皇上不见他的口谕,他叹口气说:
“是的,皇上那么忙,又那么疲倦,我真不该这时候又来见他。”
然而他确实有话要说,他来到北京之后,听见了许多消息,也看见了许多情况。大事情,用不着他操心,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觉得应当向皇上说出来。他想的是,现在北京的人对大顺军十分不好,应该拿出一部分银子临走前散发给城中饥民。还有大顺将士抢了那么多妇女,带在路上如何作战?也应在退出北京之前,放这些妇女各自回家,不要带走。就这两个意见使他坐卧不安,跑来求见皇上。如今既然见不到,他只好叹口气退出武英门去。
当他过金水桥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太监正在扫去地上鞭炮的碎纸,空气中还有很浓的火药味,不觉心中叹道:
“登极大典已经过了,人都散了,皇上也快要退出北京了,那么热闹的鞭炮声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一地的碎纸和火药气味。唉,我这个老马夫,也算经历了胜,看见了败,今后兴许还会看见大顺国如何转败为胜。”
四月二十八日,军情更加紧急。吴三桂的追兵已经过了玉田,正往西来。阿济格和多铎统率的满蒙汉大军也已经于三天前离开山海关,紧跟在吴三桂的后边前进。李自成命牛金星代他去永定门内的圜丘行“郊天”礼。他自己忙于部署军事,不断地在武英殿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机宜。宋献策、李岩一直留在他的身边,随时商议大计。
宋献策建议,第一步东守固关,北守大同,保护全晋,万一全晋不可守,从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还可退保陕西。关中地方万万不可失去。要守关中,不仅要守潼关,还要北守榆林,南守商洛。而目前重要的是预先部署兵力。榆林一直由高一功在那里驻扎,不可轻动。李岩认为晋豫二省都不能失去,万一三晋不守,河南万不可失。倘若失去河南,潼关、商洛也都难守。李自成最关心的还是山西,想着山西与延安等地仅仅一河之隔,三晋不守,陕西关中也就很难防守了。自古要保关中,必保山西,所以他担心大同很不可靠。姜-和唐通是有关系的,跟吴襄、吴三桂也都是世交,如今唐通不知下落,很可能投降满洲了,既然如此,姜-也不会死守大同。倘若姜-在大同叛变,太原就危急了,榆林也困难了,因为从大同向西,从潢川渡河,不管是进攻榆林,还是南下进攻米脂,都不困难。
他们商量了一阵,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李自成接受宋献策的建议,决定派李过率三千骑兵今夜出发,从居庸关外走宣化去大同,与姜-共同守大同和阳和一带。万一大同不稳,李过可以从偏关往西过河,或守榆林,或守延安,使敌人不能渡过黄河。商量定后,马上派人去告诉李过:下午进宫来听皇上面授机宜。随即李自成留来献策、李岩在宫中吃午饭。当天的午饭也是既不奏乐,也没有繁文缛节。刚吃过午饭,李过来到。李自成命他立刻准备,挑选三千比较精锐的骑兵,黄昏以后出发,从居庸关外赶往大同,见机行事,谨防受姜-暗算。
李过说:“大同、阳和这方面,我自然要见机行事。我所担心的是太原。本来有陈永福守太原,羊坊口、雁门关都很重要,姜-即使叛变,看来也不敢马上进攻太原。但是晋王宗室人口甚多,倘有人利用晋王宗室,起兵捣乱,倒是个祸害,不可不预先防备。”
李自成望一眼李岩,然后告诉李过:“前些日子已经命红娘子带着健妇营到了临汾,估计现在已到太原。晋王宗室不管老少,都护送到长安安置,一个不要杀害,可也不能留在山西。”
李过说:“这样我就放心了。”说毕以后,立即辞别出宫。
跟着牛金星进来,启奏“郊天”礼已经完毕。李自成命他坐下商议大事,先问他城中情况。牛金星向他禀报:北京城中谣传吴三桂的追兵过了玉田,距离通州不远,人心大乱。有许多人暗中准备迎接吴三桂。又哄传吴三桂是带着崇祯太子来北京的。另外,京城士民已经知道大顺军今夜将要退出北京,有人害怕抢劫,互相商量如何逃避。有些降顺的明臣又躲了起来,有的准备想法逃出城去。李自成听了以后,认为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不可免的,只吩咐说:
“刘捷轩等将军伤势较重,不能骑马,不妨今日下午派兵护送,先离开北京。”
随即又命他们几个即刻出宫,分头料理退出北京的事,晚饭后再来宫中见面。
李自成回到寝宫,传窦妃来见。窦妃从昨天起看出来李自成无意带她西行,对自尽的事已经作了思想准备。她来到李自成面前跪下,冷静地问道:
“皇爷有何吩咐?”
李自成说:“兵荒马乱,你不用跟着朕受苦了,朕想将你留在北京,你看如何?”
窦妃问道:“是死留还是活留?”
李自成说:“自然是活着留你。”
窦妃说:“臣妾不怕艰难困苦,甘愿随皇上前往长安。”
李自成告她说,路上必有恶战,吉凶难料,不如留在北京,日后一定可以相见。窦妃伏在地上痛哭起来。李自成拉她,她不肯起来,对李自成一边哭,一边说,将她留在北京,她万无生理,如不得已,一定为皇上尽节,誓不受辱,只求皇上于天下太平之后李自成截断她说:
“你不要想得那么坏,朕已经替你准备妥当隐藏的办法。你只是在北京隐藏一些日子。等朕整顿人马,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洲兵,北京仍然是朕的。纵然朕建都长安,北京也绝不会被敌人久占,朕会派人将你接往长安。你快去准备,二更时候出宫。在武英殿中服侍的宫女,每人给三十两银子,明早五更前逃生。你自己身边的宫女留下两个,每人给她们五十两银子。如果她们有家在北京附近,你可想办法给她们家人送信,家人愿意接走就让她们走。你另外再买两个丫头服侍你。可是这事情暂不要讲,免得泄露了消息,你就不好隐藏了。”
窦妃哭得像泪人一样,还是不肯留在北京。李自成叹口气,心中如同刀割一般,说:
“朕也没有想到在山海关会打败仗,北京不能固守。现在不得不暂时离开北京,重新整顿兵马,与胡人作战。你在北京不会太久,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朕必将胡人打败,接你前去长安。”
过了一阵,李自成又对窦妃说了些安慰的话,窦妃才去准备。
李自成想在寝宫休息一阵,但是他心绪十分不宁,坐不下来,只好走往正殿,在正殿中徘徊一阵,到了西暖阁,坐了片刻,更加烦闷,又走到东暖阁,无心再坐,想重回寝宫小ww.
到,纵然皇上不要她自尽,不管什么时候,她也决不落入敌人之手,不受胡人之辱。随时她都准备悬梁自尽,以报皇恩。如今她只希望有一个名分。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后,胡人和吴三桂被打败,大顺朝仍然会对她追封,一家也有了荣耀。这一切复杂的思想,在她心中翻腾了很久。她终于强装笑容,跪在地上说道:
“明日皇上登极,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贺之后,臣妾也要率领都人们在便殿朝贺,不知臣妾应该如何穿戴?”
李自成压根儿没有想到后宫朝贺的事,说道:“你想怎么穿戴都可以,只要好看,不过分,就行。”
窦氏说:“皇家规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无名分,明日按什么品级穿戴,请皇上明白宣示,让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乱了皇家利制。”
李自成才想起宫妾中有各种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说:“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贺好了。”
窦氏赶快跪下磕头谢恩。
李自成又说:“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准备得及?”
窦氏告他说:“尚衣局有每年新制的冠服,藏在库房中,并未损失,请皇上传旨取出就可以了。”
李自成立刻传旨下去。
李自成拉着窦氏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美丽的眼睛,看出她在温柔的微笑中隐藏着忧愁和悲伤。他自己也不禁心中难过,暗自说道:
“明晚离开北京时,对她如何处置啊?”
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气阴霾,日色无光,下着黄灰,略微有点悲风,更增加了暗淡愁惨的气氛。武英殿前的院子里很早就由锦衣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并由彩衣象奴牵来了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两行锦衣卫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最后是三匹仗马。本来仗马只有两匹,可是李自成想着乌龙驹为他驰骋疆场十几年,今天也应该让它看一看这个场面,所以命人将它披红挂彩,牵进武英殿院中,同两匹仗马立在一起。王长顺担心乌龙驹不守规矩,很早便穿着他御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赶了来。果然,还没有等到典礼开始,乌龙驹就很不安静,不断地用蹄子刨动砖地,抬头嘶鸣,欺负旁边老实的仗马。别人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告诉了王长顺。王长顺叹一口气,亲自来到乌龙驹旁边,轻轻说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仪仗的。你没有看皇上登极大典的福分,我将你牵出去吧。”
他噙着眼泪,将乌龙驹牵出去,交给手下人,牵回御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来。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禁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大顺朝开国时候的特别规定,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员,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这群北京降臣本来不想前来,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门,又无处可躲,便不得不前来了。他们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吴三桂一到会大祸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从西安来的降臣,自认为从“龙”在先,家在长安,退回关中,富贵仍在,虽然心中为战事担忧,却神色比较镇静,有人还因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王长顺穿着御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队中,忽然想到当年他赶牲口的时候,在旷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这么响。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三声火铳,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在李自成东征之前研究登极大典的朝仪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当时陕西籍的武将们希望在皇上登极时放三眼铳,放鞭炮。他们说:“乡下办喜事,都要有三眼铳,有鞭炮。皇上登极,应该更加威武,更加热闹,岂可不放三眼铳,不放鞭炮?”这当然不合朝仪。礼政府尚书巩-只好求首相牛金星决定。牛金星不赞成放三眼铳和鞭炮,但也不敢违背陕西武将们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刘宗敏一起进宫来议事,当面向李自成请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刘宗敏。刘宗敏说:
“前朝没有的,我们来个新兴吧。如今还在马上打天下,应该与太平时候不同。这一次要放三眼铳,要放‘万字头’的大鞭炮,下不为例好了。”
李自成笑着点点头。于是今天的登极大典就有了三眼铳和“万字头”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
“恭请皇上起驾!”
李自成头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宝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边。身穿黄缎绣龙袍,前后的“潮水”全用蓝色,表示大顺朝是“水德王”腰系玉带,脚穿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他正端坐在御座上,心神不宁。长久以来,他就盼望着登极这一天;如今这一天来到了,却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没有料到在山海关败得如此惨重。双喜、李友、李强等几十员爱将,二三万追随他多年的偏将、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溃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两次十万火急军情禀报。一个禀报说吴三桂和胡人的步骑大军正在向北京赶来。另一个是刘芳亮来的密奏,说是河南、山东到处叛乱,纷纷将大顺朝的州县官,或杀死,或赶走,或捉到送往南边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刚才听见武英门外的鞭炮声,尽管那么热闹,他的心头却感到异常空虚。而对于山海关大战,他感到无限的悔恨
看见鸿胪寺官员请他出去行礼,又听见外边开始奏乐,他所熟悉的唢呐声和皇家的雅乐合在一起。他默然地从御座上站起来,向正殿走去,耳边似乎又听见刘宗敏说的一句话:
“若不在北京登极,皇上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同时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极大典,只能叫作匆匆行事,与原来准备的典礼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巩-又进宫一趟,将有关行礼的几项事情当面向他禀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日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庙也不祭了,因为太庙里边还放着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门拜贺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极殿登极,许多应行的礼都没有了。他进北京以前万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极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请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贺。他默默地进入正殿,在乐声中升入宝座。文武百官从两边退出,归入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秩序不免有点乱)。刘宗敏因为身负重伤,免了跪拜。然后草草地由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刘宗敏、牛金星领衔缮就的贺表,无非是称颂他的功德,说了一些空洞的祝贺的话。李自成并没有听进去,他明白这是照样的文章。读完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头,山呼万岁。接着又读了皇上的敕谕,读罢又是百官叩拜,山呼万岁。
登极的典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行过了,跟着是奏乐。他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这时,宋献策和李岩都看见王长顺从文臣班中最后起来,热泪纵横,脚步踉跄,走下丹墀。他两个心中吃了一惊。随即牛金星也看见了,但他们都佯装不曾看见。牛金星态度雍容,步履稳重,只是心里不免想着王长顺如此形状,虽是喜极而悲,人之常情,却似非吉利之兆。宋献策和李岩来到朝房休息后,见身边没有别人,宋献策悄悄问道:
“王长顺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泪?”
李岩轻轻地叹口气,不敢乱说,摇摇头,怅惘地向院中望去。
鸿胪寺官员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但李自成并没有亲自前来,仅仅在御案上设立黄缎牌位,上边用恭楷写道:
“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
大体上按照大赦天下颁诏的故事,行了仪式。诏书原文很长,是在李自成去山海关前拟好的,李自成也反复推敲过。首先说明朝政治如何坏,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奉天命诛除无道,灭了明朝,建立大顺;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劝下,即了皇帝位。接着就说他今后对明朝的苛捐赋税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贪污的一定严惩,决不宽恕;奉公守法的一体照旧录用;明朝宗室,只要投降的,都加保护。最后说道,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触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颁诏。诏书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以后,便放在一个盘子里边,盘子上有一个结头,用黄色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颁诏这件大事。然后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当承天门颁诏的时候,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窦妃和宫女、太监们的朝贺。然后他回到寝宫,在宫女们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龙袍、云头靴,换上皇帝的便服,顿时觉得浑身轻松,比刚才这半日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种空虚感,暗暗地想道:
“这就叫登极了么?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无数的将士和百姓,就为的这件事么?”
李自成照例对窦妃有很多赏赐,对官女、太监们也都有赏赐。尽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不知道以后如何,可是表面上都伪饰着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只是他无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虑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御追兵,如何平安进入国关等问题上。这时一个太监进来,向他启奏:
“御马寺牧马苑使王长顺在宫门求见。”
李自成心中一烦。他想,打仗的事,他都操不完的心,说不定吴三桂和满洲的几万人马两天左右就会追到北京,哪有时间同王长顺见面呢?王长顺也不过是谈他御马寺的事,那是将来的小事情,用不着现在见面。于是他轻轻挥挥手,说:
“告诉王长顺,我很疲倦,正在休息。”随即他又考虑起打仗的事情来。
窦妃已经换去吉服,穿上了宫中妃子们的常服,来到李自成的面前侍候。虽然她的眉眼天生很美,却不能掩饰住忧愁的神色。她的脸色依然又嫩又白,却减少了自然的红润,不得不借助宫粉胭脂,掩饰新近出现的憔悴。这一切都被李自成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有点难过,拉住窦妃的手,勉强地问道:
“明天夜间要退出北京,你全都知道了么?”
窦妃凄然点点头,胆怯地问道:“皇上,这宫中常用的东西,要赶快收拾一下么?”
李自成说道:“不用急,明天还有一天。我此刻心中事多,到明日我会吩咐。”
窦妃不敢多问,望一望李自成脸上的阴暗神色,听着他冷漠的口气,猜想明夜临退出北京的时候,八成会赐她自尽。她心中十分恐怖,十分悲伤,不敢再问一句话,也不敢放声哭泣,却禁不住滚落了热泪。李自成见她落泪,也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忽然想道:王长顺见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这时候王长顺在武英门外已经得到皇上不见他的口谕,他叹口气说:
“是的,皇上那么忙,又那么疲倦,我真不该这时候又来见他。”
然而他确实有话要说,他来到北京之后,听见了许多消息,也看见了许多情况。大事情,用不着他操心,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觉得应当向皇上说出来。他想的是,现在北京的人对大顺军十分不好,应该拿出一部分银子临走前散发给城中饥民。还有大顺将士抢了那么多妇女,带在路上如何作战?也应在退出北京之前,放这些妇女各自回家,不要带走。就这两个意见使他坐卧不安,跑来求见皇上。如今既然见不到,他只好叹口气退出武英门去。
当他过金水桥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太监正在扫去地上鞭炮的碎纸,空气中还有很浓的火药味,不觉心中叹道:
“登极大典已经过了,人都散了,皇上也快要退出北京了,那么热闹的鞭炮声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一地的碎纸和火药气味。唉,我这个老马夫,也算经历了胜,看见了败,今后兴许还会看见大顺国如何转败为胜。”
四月二十八日,军情更加紧急。吴三桂的追兵已经过了玉田,正往西来。阿济格和多铎统率的满蒙汉大军也已经于三天前离开山海关,紧跟在吴三桂的后边前进。李自成命牛金星代他去永定门内的圜丘行“郊天”礼。他自己忙于部署军事,不断地在武英殿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机宜。宋献策、李岩一直留在他的身边,随时商议大计。
宋献策建议,第一步东守固关,北守大同,保护全晋,万一全晋不可守,从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还可退保陕西。关中地方万万不可失去。要守关中,不仅要守潼关,还要北守榆林,南守商洛。而目前重要的是预先部署兵力。榆林一直由高一功在那里驻扎,不可轻动。李岩认为晋豫二省都不能失去,万一三晋不守,河南万不可失。倘若失去河南,潼关、商洛也都难守。李自成最关心的还是山西,想着山西与延安等地仅仅一河之隔,三晋不守,陕西关中也就很难防守了。自古要保关中,必保山西,所以他担心大同很不可靠。姜-和唐通是有关系的,跟吴襄、吴三桂也都是世交,如今唐通不知下落,很可能投降满洲了,既然如此,姜-也不会死守大同。倘若姜-在大同叛变,太原就危急了,榆林也困难了,因为从大同向西,从潢川渡河,不管是进攻榆林,还是南下进攻米脂,都不困难。
他们商量了一阵,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李自成接受宋献策的建议,决定派李过率三千骑兵今夜出发,从居庸关外走宣化去大同,与姜-共同守大同和阳和一带。万一大同不稳,李过可以从偏关往西过河,或守榆林,或守延安,使敌人不能渡过黄河。商量定后,马上派人去告诉李过:下午进宫来听皇上面授机宜。随即李自成留来献策、李岩在宫中吃午饭。当天的午饭也是既不奏乐,也没有繁文缛节。刚吃过午饭,李过来到。李自成命他立刻准备,挑选三千比较精锐的骑兵,黄昏以后出发,从居庸关外赶往大同,见机行事,谨防受姜-暗算。
李过说:“大同、阳和这方面,我自然要见机行事。我所担心的是太原。本来有陈永福守太原,羊坊口、雁门关都很重要,姜-即使叛变,看来也不敢马上进攻太原。但是晋王宗室人口甚多,倘有人利用晋王宗室,起兵捣乱,倒是个祸害,不可不预先防备。”
李自成望一眼李岩,然后告诉李过:“前些日子已经命红娘子带着健妇营到了临汾,估计现在已到太原。晋王宗室不管老少,都护送到长安安置,一个不要杀害,可也不能留在山西。”
李过说:“这样我就放心了。”说毕以后,立即辞别出宫。
跟着牛金星进来,启奏“郊天”礼已经完毕。李自成命他坐下商议大事,先问他城中情况。牛金星向他禀报:北京城中谣传吴三桂的追兵过了玉田,距离通州不远,人心大乱。有许多人暗中准备迎接吴三桂。又哄传吴三桂是带着崇祯太子来北京的。另外,京城士民已经知道大顺军今夜将要退出北京,有人害怕抢劫,互相商量如何逃避。有些降顺的明臣又躲了起来,有的准备想法逃出城去。李自成听了以后,认为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不可免的,只吩咐说:
“刘捷轩等将军伤势较重,不能骑马,不妨今日下午派兵护送,先离开北京。”
随即又命他们几个即刻出宫,分头料理退出北京的事,晚饭后再来宫中见面。
李自成回到寝宫,传窦妃来见。窦妃从昨天起看出来李自成无意带她西行,对自尽的事已经作了思想准备。她来到李自成面前跪下,冷静地问道:
“皇爷有何吩咐?”
李自成说:“兵荒马乱,你不用跟着朕受苦了,朕想将你留在北京,你看如何?”
窦妃问道:“是死留还是活留?”
李自成说:“自然是活着留你。”
窦妃说:“臣妾不怕艰难困苦,甘愿随皇上前往长安。”
李自成告她说,路上必有恶战,吉凶难料,不如留在北京,日后一定可以相见。窦妃伏在地上痛哭起来。李自成拉她,她不肯起来,对李自成一边哭,一边说,将她留在北京,她万无生理,如不得已,一定为皇上尽节,誓不受辱,只求皇上于天下太平之后李自成截断她说:
“你不要想得那么坏,朕已经替你准备妥当隐藏的办法。你只是在北京隐藏一些日子。等朕整顿人马,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洲兵,北京仍然是朕的。纵然朕建都长安,北京也绝不会被敌人久占,朕会派人将你接往长安。你快去准备,二更时候出宫。在武英殿中服侍的宫女,每人给三十两银子,明早五更前逃生。你自己身边的宫女留下两个,每人给她们五十两银子。如果她们有家在北京附近,你可想办法给她们家人送信,家人愿意接走就让她们走。你另外再买两个丫头服侍你。可是这事情暂不要讲,免得泄露了消息,你就不好隐藏了。”
窦妃哭得像泪人一样,还是不肯留在北京。李自成叹口气,心中如同刀割一般,说:
“朕也没有想到在山海关会打败仗,北京不能固守。现在不得不暂时离开北京,重新整顿兵马,与胡人作战。你在北京不会太久,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朕必将胡人打败,接你前去长安。”
过了一阵,李自成又对窦妃说了些安慰的话,窦妃才去准备。
李自成想在寝宫休息一阵,但是他心绪十分不宁,坐不下来,只好走往正殿,在正殿中徘徊一阵,到了西暖阁,坐了片刻,更加烦闷,又走到东暖阁,无心再坐,想重回寝宫小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