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华清乙酉海战 (1/2)
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多方打探,大清终于确认了,来犯之敌正是来自北方的库叶岛,现在已经将统治重心移到海参崴。
这对于满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不仅是新华夏这个名字明显的是汉人的组织,还有,就是海参崴的位置直接威胁到了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东北。
此时的东北,随着大部分的满族人入关,可是越发的地广人稀,掌控力度自然更加薄弱。这也是为什么满清在于俄罗斯人的谈判中,步步让步的原因所在。毕竟,最多涵盖外东北的龙兴之地都几乎没什么人了,再想要远东的土地,无疑是得陇望蜀,并且,也十分不值得。
但是,所谓的龙兴之地对于满清了来说又是特别重要,这可是满洲人一贯认为的自己的退路啊。一旦退路都没有了,那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满洲国足已经不是考虑是否出兵的问题了,而是出兵的规模问题。
按照傅恒的说法,从大清向外东北用兵,有三条线路,一是从北路走,在吉林集结大军,经过陆路,直达海参崴;而是从三姓城集结重兵,沿着松花江——乌苏里江方向,从水路进兵。第三条线路,自山东莱州府出兵,沿海路进攻,中有朝鲜可提供补给。
三条线路各有优点。
第一条线路,路线最近,但是行军最艰难。因为北方全是冻土,要进军只能在冬春两季。否则,一旦解冻,泥泞不堪行;但是在冬季行军,自古以来都是大忌,光是东北的严寒就让人望而生畏。因此,表面最简短的距离,反而是最难通过的,再者即使军队过去了,补给也很难过去。
第二条线路,距离最长,费时最久,且依然有段距离要陆路行军。
第三条线路,全部海路,沿着海岸线航行,以清军的船只来说,难度不大。
傅恒虽说倾向于第三条线路,但是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建议,而是所谓的恭请圣裁。
即使是二傻子也明白,事情要拣简单的做,更何况乾隆并不笨,还很聪明。
以他天朝上国的思维,我大清天朝一切都是第一的,陆军第一,即使不擅长的水军,也必然是举世第一的。因此很快通过军机处下令,沿海所有水军船只向莱州府方向集结,意图一战功成。
乾隆询问,“不知此次可以出兵几何?”
傅恒显然早有打算,回答道:“若有三月时间,可集结大小船只300余艘,兵丁万名,当可歼灭来敌。”
虽然多日调息,乾隆却犹有余恨,说道“对此无君无父之徒,当以雷霆之势一举歼灭,岂有当可之理。”
傅恒赶紧请罪。
乾隆下旨,“两月之内,集结足以容纳至少2万人船队,将来敌一举歼灭,以振大清国威。”
傅恒虽然感觉压力山大,但是主子有令,岂敢推脱?咬着牙答应了。
65年9月,大清那臃肿而零散的水军终于自莱州府出发了。臃肿是因为满清此次出征,确实超过2万人,毕竟,满清不缺人,不缺兵。而零散,说的都是好听的,实际上,这次水军的乘船实在是千奇百怪。说实话,大清虽然海禁,但是沿海的船只并不缺乏。如果调动整个大清国的水师,输送两万余人不成问题。但是,乾隆太急于报仇了,只给了傅恒两个月时间,却要输送两万人,根本无法造新船,傅恒怎么办?只能将压力释放到下面,由下面人承担了。
下面人为了完成这个来自朝廷的指令,只能绞尽脑汁得想办法。首先打算从两个地方集结舰船。北方以莱州港为基地,山东及北方省份的水师在此集结。以南地区在福州集结。二者会师于朝鲜釜山,而后合兵一处,剿灭海参崴余孽。
经过大肆搜刮,不仅水师的船只,甚至民间的船只也都用上了,才将将满足2万人的乘船所需。但是若论船只质量,那就无法恭维了。正规的水师船只,加在一起也就170几艘,占了不到一半。若论新旧程度,水师船只竟然大多数都是康熙年间的老古董,民间船只甚至还要新上一些。因为许多船只是在太小,不抗风浪,清人甚至想到了铁索连环,让三国演义的桥段变为现实。
傅恒代表乾隆前来查看军务,就看着这样的一支船队,简直要捂脸哀嚎,“这样的叫花子船队就是大清国的水师?”远远望去,这个冗长的舰队看上去就像一个中文的死字。傅恒心头一惊,赶紧将这个不好的念头抛诸脑后。下令船队出发,自己却回去北京复命。
庞大的北方舰队先向东抵达朝鲜海州... -->>
经过多方打探,大清终于确认了,来犯之敌正是来自北方的库叶岛,现在已经将统治重心移到海参崴。
这对于满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不仅是新华夏这个名字明显的是汉人的组织,还有,就是海参崴的位置直接威胁到了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东北。
此时的东北,随着大部分的满族人入关,可是越发的地广人稀,掌控力度自然更加薄弱。这也是为什么满清在于俄罗斯人的谈判中,步步让步的原因所在。毕竟,最多涵盖外东北的龙兴之地都几乎没什么人了,再想要远东的土地,无疑是得陇望蜀,并且,也十分不值得。
但是,所谓的龙兴之地对于满清了来说又是特别重要,这可是满洲人一贯认为的自己的退路啊。一旦退路都没有了,那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满洲国足已经不是考虑是否出兵的问题了,而是出兵的规模问题。
按照傅恒的说法,从大清向外东北用兵,有三条线路,一是从北路走,在吉林集结大军,经过陆路,直达海参崴;而是从三姓城集结重兵,沿着松花江——乌苏里江方向,从水路进兵。第三条线路,自山东莱州府出兵,沿海路进攻,中有朝鲜可提供补给。
三条线路各有优点。
第一条线路,路线最近,但是行军最艰难。因为北方全是冻土,要进军只能在冬春两季。否则,一旦解冻,泥泞不堪行;但是在冬季行军,自古以来都是大忌,光是东北的严寒就让人望而生畏。因此,表面最简短的距离,反而是最难通过的,再者即使军队过去了,补给也很难过去。
第二条线路,距离最长,费时最久,且依然有段距离要陆路行军。
第三条线路,全部海路,沿着海岸线航行,以清军的船只来说,难度不大。
傅恒虽说倾向于第三条线路,但是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建议,而是所谓的恭请圣裁。
即使是二傻子也明白,事情要拣简单的做,更何况乾隆并不笨,还很聪明。
以他天朝上国的思维,我大清天朝一切都是第一的,陆军第一,即使不擅长的水军,也必然是举世第一的。因此很快通过军机处下令,沿海所有水军船只向莱州府方向集结,意图一战功成。
乾隆询问,“不知此次可以出兵几何?”
傅恒显然早有打算,回答道:“若有三月时间,可集结大小船只300余艘,兵丁万名,当可歼灭来敌。”
虽然多日调息,乾隆却犹有余恨,说道“对此无君无父之徒,当以雷霆之势一举歼灭,岂有当可之理。”
傅恒赶紧请罪。
乾隆下旨,“两月之内,集结足以容纳至少2万人船队,将来敌一举歼灭,以振大清国威。”
傅恒虽然感觉压力山大,但是主子有令,岂敢推脱?咬着牙答应了。
65年9月,大清那臃肿而零散的水军终于自莱州府出发了。臃肿是因为满清此次出征,确实超过2万人,毕竟,满清不缺人,不缺兵。而零散,说的都是好听的,实际上,这次水军的乘船实在是千奇百怪。说实话,大清虽然海禁,但是沿海的船只并不缺乏。如果调动整个大清国的水师,输送两万余人不成问题。但是,乾隆太急于报仇了,只给了傅恒两个月时间,却要输送两万人,根本无法造新船,傅恒怎么办?只能将压力释放到下面,由下面人承担了。
下面人为了完成这个来自朝廷的指令,只能绞尽脑汁得想办法。首先打算从两个地方集结舰船。北方以莱州港为基地,山东及北方省份的水师在此集结。以南地区在福州集结。二者会师于朝鲜釜山,而后合兵一处,剿灭海参崴余孽。
经过大肆搜刮,不仅水师的船只,甚至民间的船只也都用上了,才将将满足2万人的乘船所需。但是若论船只质量,那就无法恭维了。正规的水师船只,加在一起也就170几艘,占了不到一半。若论新旧程度,水师船只竟然大多数都是康熙年间的老古董,民间船只甚至还要新上一些。因为许多船只是在太小,不抗风浪,清人甚至想到了铁索连环,让三国演义的桥段变为现实。
傅恒代表乾隆前来查看军务,就看着这样的一支船队,简直要捂脸哀嚎,“这样的叫花子船队就是大清国的水师?”远远望去,这个冗长的舰队看上去就像一个中文的死字。傅恒心头一惊,赶紧将这个不好的念头抛诸脑后。下令船队出发,自己却回去北京复命。
庞大的北方舰队先向东抵达朝鲜海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