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明朝的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41
我们先从最重要的一个说起。
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是由朱棣本人设立的但这个新机构的设立者朱棣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它会成长为一个可怕的庞然大物庞
大到足以威胁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总算领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
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这七个人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自此之后朱棣但凡战争用人甚至立太子这样的事情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方作决定其职权责任不可
谓不大。
但出人意料的是内阁成员的官职却只有五品远远低于尚书侍郎等中央官员这也是朱棣精心设置的他对内阁也存有一定戒心为防止
这七个人权势过大他特意降低了这些所谓阁员的品衔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内阁。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
谁也料不到这个当初丝毫不起眼的小机构最终竟然会成为明帝国统治的中枢当年官位仅五品的阁臣成为了百官的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这个机构的生命力竟然会比明朝这个朝代更长
它已经由一个机构变成了一种制度在此之后的五百余年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我们之后的叙述中这个机构将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无数忠臣奸臣乱臣都将在这个舞台上表现他们的一生。
内阁固然重要但下一个机构的知名度却要远远的大于它这个朱棣出于特殊目的建立的部门几百年来都笼罩着神秘色彩它的名字也经常和
罪恶阴谋纠缠在一起。
这个部门的名字叫东厂。
我们前面曾提到过锦衣卫这个特务部门虽然此部门一度被朱元璋废除但朱棣登基后不久便恢复了该部门的建制原因很简单朱棣需要特
务。
像朱棣这样靠造反上台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虚的自己搞阴谋的人必然总是认为别人也在搞阴谋为了更加有效的监视百官他
重新起用了锦衣卫。
但不久之后朱棣就感觉到锦衣卫也不太好用毕竟这些人都是良民出身和百官交往也很密而朱棣本着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科学精神
认定这些人也不可靠。
这下就难办了特务还不可靠谁可靠呢
342
宦官
宦官最可靠虽然这些家伙没文化身体还有残疾特等大部分还有点变态心理可以理解但毕竟曾经帮助我篡位一直在我身边
所以信任他们是没错的。
就这么定了设立一个由宦官主管的机构向我一个人负责负责刺探情报有事直接向我汇报请示办公地点就设在东安门吧这样调动也
方便点。
至于名字既然总部在东安门就叫东厂吧。
永乐十八年142o朱棣设置东厂这个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
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家住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原址看看具体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名字还叫东厂
胡同。
东厂设立之初便十分有气派主要反映在东厂的关防印上别的部门官印只是简单写明部门名称而已东厂的关防印却大不相同具体说来是
十四个大字: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虽然语法不一定通畅却十分有派头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印记还兼具一定防伪作用毕
竟街头私刻公章的小贩要刻这么多字花费的力气会更多收费也更贵。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利抓获人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东厂充分挥积极
性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设置有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
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
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
这些无孔不入的人不但监视百官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
能统率这么大的机构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东厂领也就成为了人人称羡的职业但这个职业有一个先天性的限制条件:必须是宦官有得必
有失啊。
东厂的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是宦官中的第二号人物。
343
第一号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当然了如果有人两者兼任那也是很正常的。
这些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鱼肉百姓之余也有着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条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一座小厅专门用于供奉这位偶
像。
相信大家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位拥有大量东厂崇拜者的偶像竟然是岳飞。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厂人员还在东厂大堂前建造了一座牌坊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相信他们是做不到了遗臭万年倒是很有可能而可怜的岳飞如果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把他当成偶像只怕也是高兴不起来的。
这里也要特地说明请大家不要相信新龙门客栈中的所谓绝顶太监高手之类的鬼话现实中的东厂太监手边也没有什么葵花宝典抓人逞凶等
大部分的具体事情都是由东厂太监手下的那些正常人干的。
自从这个机构成立后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连锦衣卫也跟着郁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特务东厂的人却成了监视特务的特务锦衣卫的地位
大受影响。
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
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领锦衣卫指挥
使能够相比的。
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在明代的特务历史中有一位锦衣卫指挥使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第一次压倒了东厂这位指挥使十分厉害在他任指挥
使的时期内锦衣卫的威名和权力要远远大于东厂可见事在人为。
这位堪称明代最强锦衣卫的人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他的那个时代有着强大势力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他的一
生。
最后一个介绍的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一个称谓巡抚。
344
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这个名称最初出现在永乐年间也算是朱棣的明创造吧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巡抚和之后的巡抚并不是一回
事。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务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长。本来布政
使管事也算正常但朱元璋有一个嗜好分权他绝不放心把一省的所有大权都交给一个人于是他还另外设置了两个部门分管司法和军
事。
这两个部门分别是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最高长官为按察使和都指挥使。
老朱搞这么一手无非是为了便于控制各省事务防止地方坐大本意不坏但后来的事情展又出乎了他的意料这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正
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
三个和尚没水喝。
虽然这三位长官的职权并不相同布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事但大家都在省城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处得
不好也是很麻烦的平日里三家谁也不服谁太平时期还好办万一要有个洪灾旱灾之类天灾如果没有统一调配是很麻烦的特别当时
还经常出现农民起义这种群众性活动没有一个总指挥来管事没准农民军打进官衙时这三位大人还在争论谁当老大。
为了处理这三个和尚的问题中央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中央派人下去管理全省事务这个类似中央特派员的人就叫巡抚。
要说明的是中央可不是随便派个人下来当巡抚的在论资排辈十分严重的中国能被派下来管事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一般来说这些巡抚都
是各部的侍郎副部级。
与很多人所想的不同在永乐时期中央官员序列中实际上并没有巡抚这个官名所谓的巡抚不过是个临时的官职中央的本意是派个人下去
管事事情办完了你就回来继续干你的副部级。
可是天不随人愿中央大员下到地方小事容易办要是遇到民族纷争问题和农民造反这些大事就不是一年半年能回来的了。要遇到这种事
情巡抚可就麻烦了东跑西跑一忙就是大半年这里解决了那里又闹逢年过节的民工都能回家过年而有些焦头烂额的巡抚却几年回
不了家。
345
本来只是个临时差事却经常是一去不返巡抚也有老婆孩子也有夫妻分居子女入学这些问题长期挂在外面也实在苦了这些大人中央
也麻烦往往是这个刚巡回来又有汇报何处出事地方处理不了需要再派周而复始也影响中央人员调配于是在后来的历史展中
巡抚逐渐由临时特派员变成了固定特派员人还算是中央的人但具体办公都在地方也不用一年跑几趟了。
既然说到巡抚我们就不得不说与之相关的两个官职。
巡抚虽然是大官却并非最大的地方官员事实上比巡抚大的还有两级这两级官员才真正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明朝政府确定了巡抚制度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们经常会变换地点也就是所谓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算是游击战
的一种山东的往河北跑湖北的往湖南跑遇到这种情况巡抚们就犯难了。比如浙江巡抚带着兵追着起义军跑眼看就要追上结果这些
人跑到了福建浙江巡抚地形不熟也不方便跑到人家地盘里面去就会要求福建巡抚或是都指挥使司配合如果关系好也就罢了算是帮你
个忙。关系不好的那就麻烦了人家可以把眼一抬:你何许人也贵姓凭什么听你指挥
为了处理这种情况中央只得再派出更高级别的官员一般是尚书正部级到地方去处理事务专门管巡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总督。
总督一般管两个省或是一个大省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可以对巡抚令。
按说事情到这里就算解决了可是政策实在跟不上形势到了明朝后期如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猛人出来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排场是
相当的大人家手下几十万人根本不把你小小的巡抚总督放在眼里正规军不小打小闹要打就打省会城市一闹就几个省总督也管不
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出场了疲于应付的明朝政府最后只得又创造出一个新官名督师。这个官专门管总督农民军
闹到哪里他就管到哪里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地方官一般都是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学士兼任的。
346
以上三种机构... -->>
341
我们先从最重要的一个说起。
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是由朱棣本人设立的但这个新机构的设立者朱棣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它会成长为一个可怕的庞然大物庞
大到足以威胁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总算领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
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这七个人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自此之后朱棣但凡战争用人甚至立太子这样的事情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方作决定其职权责任不可
谓不大。
但出人意料的是内阁成员的官职却只有五品远远低于尚书侍郎等中央官员这也是朱棣精心设置的他对内阁也存有一定戒心为防止
这七个人权势过大他特意降低了这些所谓阁员的品衔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内阁。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
谁也料不到这个当初丝毫不起眼的小机构最终竟然会成为明帝国统治的中枢当年官位仅五品的阁臣成为了百官的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这个机构的生命力竟然会比明朝这个朝代更长
它已经由一个机构变成了一种制度在此之后的五百余年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我们之后的叙述中这个机构将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无数忠臣奸臣乱臣都将在这个舞台上表现他们的一生。
内阁固然重要但下一个机构的知名度却要远远的大于它这个朱棣出于特殊目的建立的部门几百年来都笼罩着神秘色彩它的名字也经常和
罪恶阴谋纠缠在一起。
这个部门的名字叫东厂。
我们前面曾提到过锦衣卫这个特务部门虽然此部门一度被朱元璋废除但朱棣登基后不久便恢复了该部门的建制原因很简单朱棣需要特
务。
像朱棣这样靠造反上台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虚的自己搞阴谋的人必然总是认为别人也在搞阴谋为了更加有效的监视百官他
重新起用了锦衣卫。
但不久之后朱棣就感觉到锦衣卫也不太好用毕竟这些人都是良民出身和百官交往也很密而朱棣本着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科学精神
认定这些人也不可靠。
这下就难办了特务还不可靠谁可靠呢
342
宦官
宦官最可靠虽然这些家伙没文化身体还有残疾特等大部分还有点变态心理可以理解但毕竟曾经帮助我篡位一直在我身边
所以信任他们是没错的。
就这么定了设立一个由宦官主管的机构向我一个人负责负责刺探情报有事直接向我汇报请示办公地点就设在东安门吧这样调动也
方便点。
至于名字既然总部在东安门就叫东厂吧。
永乐十八年142o朱棣设置东厂这个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
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家住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原址看看具体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名字还叫东厂
胡同。
东厂设立之初便十分有气派主要反映在东厂的关防印上别的部门官印只是简单写明部门名称而已东厂的关防印却大不相同具体说来是
十四个大字: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虽然语法不一定通畅却十分有派头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印记还兼具一定防伪作用毕
竟街头私刻公章的小贩要刻这么多字花费的力气会更多收费也更贵。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利抓获人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东厂充分挥积极
性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设置有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
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
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
这些无孔不入的人不但监视百官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
能统率这么大的机构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东厂领也就成为了人人称羡的职业但这个职业有一个先天性的限制条件:必须是宦官有得必
有失啊。
东厂的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是宦官中的第二号人物。
343
第一号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当然了如果有人两者兼任那也是很正常的。
这些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鱼肉百姓之余也有着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条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一座小厅专门用于供奉这位偶
像。
相信大家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位拥有大量东厂崇拜者的偶像竟然是岳飞。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厂人员还在东厂大堂前建造了一座牌坊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相信他们是做不到了遗臭万年倒是很有可能而可怜的岳飞如果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把他当成偶像只怕也是高兴不起来的。
这里也要特地说明请大家不要相信新龙门客栈中的所谓绝顶太监高手之类的鬼话现实中的东厂太监手边也没有什么葵花宝典抓人逞凶等
大部分的具体事情都是由东厂太监手下的那些正常人干的。
自从这个机构成立后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连锦衣卫也跟着郁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特务东厂的人却成了监视特务的特务锦衣卫的地位
大受影响。
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
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领锦衣卫指挥
使能够相比的。
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在明代的特务历史中有一位锦衣卫指挥使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第一次压倒了东厂这位指挥使十分厉害在他任指挥
使的时期内锦衣卫的威名和权力要远远大于东厂可见事在人为。
这位堪称明代最强锦衣卫的人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他的那个时代有着强大势力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他的一
生。
最后一个介绍的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一个称谓巡抚。
344
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这个名称最初出现在永乐年间也算是朱棣的明创造吧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巡抚和之后的巡抚并不是一回
事。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务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长。本来布政
使管事也算正常但朱元璋有一个嗜好分权他绝不放心把一省的所有大权都交给一个人于是他还另外设置了两个部门分管司法和军
事。
这两个部门分别是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最高长官为按察使和都指挥使。
老朱搞这么一手无非是为了便于控制各省事务防止地方坐大本意不坏但后来的事情展又出乎了他的意料这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正
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
三个和尚没水喝。
虽然这三位长官的职权并不相同布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事但大家都在省城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处得
不好也是很麻烦的平日里三家谁也不服谁太平时期还好办万一要有个洪灾旱灾之类天灾如果没有统一调配是很麻烦的特别当时
还经常出现农民起义这种群众性活动没有一个总指挥来管事没准农民军打进官衙时这三位大人还在争论谁当老大。
为了处理这三个和尚的问题中央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中央派人下去管理全省事务这个类似中央特派员的人就叫巡抚。
要说明的是中央可不是随便派个人下来当巡抚的在论资排辈十分严重的中国能被派下来管事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一般来说这些巡抚都
是各部的侍郎副部级。
与很多人所想的不同在永乐时期中央官员序列中实际上并没有巡抚这个官名所谓的巡抚不过是个临时的官职中央的本意是派个人下去
管事事情办完了你就回来继续干你的副部级。
可是天不随人愿中央大员下到地方小事容易办要是遇到民族纷争问题和农民造反这些大事就不是一年半年能回来的了。要遇到这种事
情巡抚可就麻烦了东跑西跑一忙就是大半年这里解决了那里又闹逢年过节的民工都能回家过年而有些焦头烂额的巡抚却几年回
不了家。
345
本来只是个临时差事却经常是一去不返巡抚也有老婆孩子也有夫妻分居子女入学这些问题长期挂在外面也实在苦了这些大人中央
也麻烦往往是这个刚巡回来又有汇报何处出事地方处理不了需要再派周而复始也影响中央人员调配于是在后来的历史展中
巡抚逐渐由临时特派员变成了固定特派员人还算是中央的人但具体办公都在地方也不用一年跑几趟了。
既然说到巡抚我们就不得不说与之相关的两个官职。
巡抚虽然是大官却并非最大的地方官员事实上比巡抚大的还有两级这两级官员才真正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明朝政府确定了巡抚制度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们经常会变换地点也就是所谓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算是游击战
的一种山东的往河北跑湖北的往湖南跑遇到这种情况巡抚们就犯难了。比如浙江巡抚带着兵追着起义军跑眼看就要追上结果这些
人跑到了福建浙江巡抚地形不熟也不方便跑到人家地盘里面去就会要求福建巡抚或是都指挥使司配合如果关系好也就罢了算是帮你
个忙。关系不好的那就麻烦了人家可以把眼一抬:你何许人也贵姓凭什么听你指挥
为了处理这种情况中央只得再派出更高级别的官员一般是尚书正部级到地方去处理事务专门管巡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总督。
总督一般管两个省或是一个大省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可以对巡抚令。
按说事情到这里就算解决了可是政策实在跟不上形势到了明朝后期如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猛人出来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排场是
相当的大人家手下几十万人根本不把你小小的巡抚总督放在眼里正规军不小打小闹要打就打省会城市一闹就几个省总督也管不
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出场了疲于应付的明朝政府最后只得又创造出一个新官名督师。这个官专门管总督农民军
闹到哪里他就管到哪里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地方官一般都是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学士兼任的。
346
以上三种机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