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拜见蔡邕 (2/2)
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手笔可是为大汉朝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改变啊!特别是你做出来的那个肥皂,那可真是好东西啊!我家那位对这个东西是喜欢的不得了,直直称赞做出这肥皂的人呢!”
曾炩道:“能得到世叔以及婶婶的赞誉,小侄甚是高兴,也觉惶恐啊!”蔡邕说道:“贤侄,年轻人谦虚是很好,但是太过谦虚却是过犹不及啊!年轻人应该充满朝气,简单的说,那就是要有狂的精神。”
曾炩道:“世叔教训的是。在家时,父亲和老师都说,要是小侄得以聆听世叔的教诲,必定会受益菲浅,看来果然如此。”
蔡邕呵呵笑道:“康成兄他们真那么说?”
曾炩认真的说道:“是的,小侄不敢以谎言欺骗世叔!”
蔡邕说道:“贤侄,以前康成兄不止一次的提到你对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知贤侄能否对叔叔加以指点?”
曾炩说道:“不敢当,如果叔叔有问题,小侄愿意试试,看能否帮世叔解惑。”
蔡邕说道:“是这样的,贤侄应该知道,叔叔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编写汉史,叔叔感到很有压力啊!
他这么一说,曾炩倒是想起,这个时候他的确应该开始编撰汉史了,可惜,他的心血却是因为一些阴谋家的原因被完全的付之一炬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啊。曾炩不由得在心中下决心,此生必不让这样的悲剧生。
曾炩笑道:“世叔不必为此烦恼。编撰汉史的确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不过,我想这并难不倒世叔。我想,世叔是在为汉史的主题定调烦恼吧?”
蔡邕惊奇的问道:“贤侄如何得知?”
曾炩笑道:“小侄猜的。”
蔡邕疑惑的问道:“猜的?”
曾炩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汉史的编写关系到现在的朝廷的颜面,对许多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完全照事实去写,而必须加以墨饰。这是世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蔡邕不高兴了,说道:“贤侄此言差矣,我既是史官,当如实记录一切的事情,这是我必须做到的事情。”
曾炩道:“我知道世叔的心愿是继承太史公前辈的志向,写一部传世巨著。但是世叔要明白,即使以武帝的胸襟,我们现今看到的‘武帝本纪’尚还有缺佚。我观如今圣上与武帝的胸襟相距甚远,如果世叔执意于此,恐怕会惹怒圣上。圣上怒则世叔性命堪忧,而世叔的心愿也是不能完成。如果世叔不幸,那么后面接手之人会写出怎么样的汉史,那是谁都不知道的。所谓‘刚极易折,情深不寿’,就是这个道理。随波逐流虽是消极的思想,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却也不失为一种处世的极好方法,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只需世叔在其中稍微加以墨饰,整体上仍是以实记述,又有什么关系?”
蔡邕道:“贤侄所言,也有道理。但是叔叔还是难以接受。”
曾炩道:“世叔,太史公前辈在史记里面有一句话,小侄这里把他送给你。”
蔡邕道:“贤侄请讲!”
曾炩道:“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蔡邕道:“贤侄,但是同样在那后面还有一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三闾大夫能做到的,我蔡邕也应该做到。”
曾炩摇了摇头,这个蔡邕,可不像后面的那样“黥刖足”也要完成汉史啊。不过,曾炩还是劝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世叔,个人荣辱事小,还请三思而后行。”
蔡邕道:“我知贤侄乃是一片好心,这里我们就先不要争论这个事情了。这样的事情,也只是我们臆测,何必做这杞人忧天的事情?”
曾炩笑道:“世叔所言甚是,我们都着相了。”
蔡邕疑惑的问道:“贤侄,请问这“着相”作何解释?”
曾炩一拍脑袋,他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了。
曾炩笑道:“世叔,在我大汉西南大山以外数千里的地方,名唤印度。那里盛行一种宗教,叫做佛教。‘着相’一词来源于佛语,意思是说‘沉迷于表象而远离本质’。通俗点讲就是我们执着于肉眼所看到的事物表面现象或者是在事情的细枝末节上纠缠。”
蔡邕道:“原来如此,看来,我们真的是‘着’相了。”
手笔可是为大汉朝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改变啊!特别是你做出来的那个肥皂,那可真是好东西啊!我家那位对这个东西是喜欢的不得了,直直称赞做出这肥皂的人呢!”
曾炩道:“能得到世叔以及婶婶的赞誉,小侄甚是高兴,也觉惶恐啊!”蔡邕说道:“贤侄,年轻人谦虚是很好,但是太过谦虚却是过犹不及啊!年轻人应该充满朝气,简单的说,那就是要有狂的精神。”
曾炩道:“世叔教训的是。在家时,父亲和老师都说,要是小侄得以聆听世叔的教诲,必定会受益菲浅,看来果然如此。”
蔡邕呵呵笑道:“康成兄他们真那么说?”
曾炩认真的说道:“是的,小侄不敢以谎言欺骗世叔!”
蔡邕说道:“贤侄,以前康成兄不止一次的提到你对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知贤侄能否对叔叔加以指点?”
曾炩说道:“不敢当,如果叔叔有问题,小侄愿意试试,看能否帮世叔解惑。”
蔡邕说道:“是这样的,贤侄应该知道,叔叔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编写汉史,叔叔感到很有压力啊!
他这么一说,曾炩倒是想起,这个时候他的确应该开始编撰汉史了,可惜,他的心血却是因为一些阴谋家的原因被完全的付之一炬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啊。曾炩不由得在心中下决心,此生必不让这样的悲剧生。
曾炩笑道:“世叔不必为此烦恼。编撰汉史的确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不过,我想这并难不倒世叔。我想,世叔是在为汉史的主题定调烦恼吧?”
蔡邕惊奇的问道:“贤侄如何得知?”
曾炩笑道:“小侄猜的。”
蔡邕疑惑的问道:“猜的?”
曾炩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汉史的编写关系到现在的朝廷的颜面,对许多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完全照事实去写,而必须加以墨饰。这是世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蔡邕不高兴了,说道:“贤侄此言差矣,我既是史官,当如实记录一切的事情,这是我必须做到的事情。”
曾炩道:“我知道世叔的心愿是继承太史公前辈的志向,写一部传世巨著。但是世叔要明白,即使以武帝的胸襟,我们现今看到的‘武帝本纪’尚还有缺佚。我观如今圣上与武帝的胸襟相距甚远,如果世叔执意于此,恐怕会惹怒圣上。圣上怒则世叔性命堪忧,而世叔的心愿也是不能完成。如果世叔不幸,那么后面接手之人会写出怎么样的汉史,那是谁都不知道的。所谓‘刚极易折,情深不寿’,就是这个道理。随波逐流虽是消极的思想,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却也不失为一种处世的极好方法,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只需世叔在其中稍微加以墨饰,整体上仍是以实记述,又有什么关系?”
蔡邕道:“贤侄所言,也有道理。但是叔叔还是难以接受。”
曾炩道:“世叔,太史公前辈在史记里面有一句话,小侄这里把他送给你。”
蔡邕道:“贤侄请讲!”
曾炩道:“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蔡邕道:“贤侄,但是同样在那后面还有一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三闾大夫能做到的,我蔡邕也应该做到。”
曾炩摇了摇头,这个蔡邕,可不像后面的那样“黥刖足”也要完成汉史啊。不过,曾炩还是劝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世叔,个人荣辱事小,还请三思而后行。”
蔡邕道:“我知贤侄乃是一片好心,这里我们就先不要争论这个事情了。这样的事情,也只是我们臆测,何必做这杞人忧天的事情?”
曾炩笑道:“世叔所言甚是,我们都着相了。”
蔡邕疑惑的问道:“贤侄,请问这“着相”作何解释?”
曾炩一拍脑袋,他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了。
曾炩笑道:“世叔,在我大汉西南大山以外数千里的地方,名唤印度。那里盛行一种宗教,叫做佛教。‘着相’一词来源于佛语,意思是说‘沉迷于表象而远离本质’。通俗点讲就是我们执着于肉眼所看到的事物表面现象或者是在事情的细枝末节上纠缠。”
蔡邕道:“原来如此,看来,我们真的是‘着’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