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论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者,这则语录大概是子夏的弟子所记。
古今学者对这则语录中多数词语的解释均无大的分歧,唯对“贤贤易色”之理解相去甚远。
杨伯峻先生译“贤贤易色”为:“对待妻子,重视品德,不重容貌。”这说明他把第1个贤字理解为动词,当尊重或重视讲,把第2个贤字理解为美德;而把“色”理解为女色或女人的容貌,把“易”理解为轻视或不看重。古代有不少名家也把“色”字理解为女色,如颜师古、朱熹等人。
我觉得把“色”解释为女色,实在牵强,因为这种解释与后文连不上,而且把妻子扯进去,也说不出任何道理来。
那么“贤贤易色”到底怎么解释合理呢?
汉代经学大家郑玄注周官-太宰云:“贤贤者,谓于人之贤者贤之,犹言亲亲、长长也。”今人程石泉在论语读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一书中说:“前一贤字为动词,后一贤字乃形容词作名词。亲亲、长长、老老、幼幼,皆如此也。”据此,程氏说:“贤贤易色者,谓面对贤人而肃然起敬之意。”持此种看法的人,把“色”理解为表情或态度,把“易”理解为改换或变更。如果译作白话,似乎可以这样表达:“尊重贤者,面对他们时,应当改变平常之态度,要对其肃然起敬。”
这样解释,同后文联系起来,就是告诉人们:对贤者、对父母、对国君、对朋友,都要有正确的态度。我觉得此解较为合理。
我想再补充4点:
一是贤字当品德讲,古文中难以找到例证。贤贤二字连用,是意动用法,第1个贤字用为动词,可当尊重讲;第2个贤字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当贤者讲。
贤字放在动词之后向来是指人的,不指事物。如,在举贤荐能、进贤于君、礼贤下士等词语中,贤均当贤者或品德高尚的人讲。
二是“贤贤易色”之后,子夏所说的事父母、事君、交友三事,文中均有涉及的对象:父母、君、友。如果按杨伯峻所说,贤贤易色是指对妻子的事,那就应有个“妻”字来表示所涉及的对象。难道子夏对妻这个词还要避讳?
三是这里的“易色”同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变乎色”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段话: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试译这段话如下:
庄暴见到了孟子,说:“我见到了大王(指齐王),大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法回答他。”庄暴又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孟子说:“大王对音乐喜爱得这么厉害,那齐国就差不多(有希望)了!”有一天,孟子见到了齐王,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过你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的态度立刻变得很尴尬,说:“我不敢说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说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
庄暴大概对音乐是外行,所以齐王在他面前不免要显示一番;而孟子是精通音乐的,齐王在孟子面前就骄傲不起来了。就像现在的某些人,在不懂得音乐、舞蹈的人们面前,啥牛都敢吹;一旦真的面对内行时,他就只能“变乎色”说“我哪里懂什么经典音乐与舞蹈呢?我只是会唱几句通俗小曲罢了。”
以上所引孟子中的话,只是为了说明“易色”与“变乎色”中的“色”都当态度讲;“易”和“变”都当改变讲。而且,都说的是面对贤者的表现。
四是把“贤贤”理解为尊重贤者,不仅在内容上合乎情理,而且在句式上也符合规范。
请看“贤贤易色”这整句话所说的4件事,几乎用的是同样的句式,都是先说对什么人,后说对这样的人应该怎么样:
你愿意尊重贤者吗?那你就应该对他肃然起敬!你愿意侍奉父母吗?那你就应该竭尽自己的力量!你愿意服务于君主吗?那就应该为他献身!你愿意与朋友交好吗?那就应该对人家说话算数!
写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突然想到了我的学生对我前几天写的几篇文章所提的意见:对每则语录尽量逐字逐句地讲。
我接受他们的意见,就多说几句吧。
首先,对“齐国其庶几乎”这句话再解释一下:其,是语气副词,这里表示推测的语气;庶几,当差不多、大概、或许讲。这句话在庶几之后省略了谓语“有希望”或“好起来”全句可译为:齐国差不多(大概)会有希望(好起来)了吧!
其次,对“有诸”也讲一讲。这里的诸,既不是许多或各的意思,也不是“之于”所能解释的,而是相当于“之乎”有诸,应译为:有这回事吗?
再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应译作:(如果能做到以上4条)即使(这个人)没有读过经典,我也一定会认为他是读过的。
子夏的话很易懂。比如,现在的一些人品质非常高尚,敬重贤者、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善待朋友,但从来没有读过书,人们也一定会夸奖说:看看,人家虽然没读过书,可所作所为,比读过书的人还强得多呢!
最后,对“事父母能竭其力”中的“竭”字,也想啰嗦几句。竭,是尽力,意思是量力而为,并非要求儿女把一切力量都耗尽。子夏的意思大概是说,儿女要根据自己的力量孝敬父母。
现在的青年,有的丰衣足食,有的生活拮据;有的任务繁忙身不由己,有的则行动自由。只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父母尽孝就行了:生活富裕的,多寄点钱给父母,手头拮据而有自由身的,那就多回家看看。
真能如此,我想不仅你的父母会夸你是孝子,如果子夏在天有灵,恐怕也会赞你是君子呢!
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者,这则语录大概是子夏的弟子所记。
古今学者对这则语录中多数词语的解释均无大的分歧,唯对“贤贤易色”之理解相去甚远。
杨伯峻先生译“贤贤易色”为:“对待妻子,重视品德,不重容貌。”这说明他把第1个贤字理解为动词,当尊重或重视讲,把第2个贤字理解为美德;而把“色”理解为女色或女人的容貌,把“易”理解为轻视或不看重。古代有不少名家也把“色”字理解为女色,如颜师古、朱熹等人。
我觉得把“色”解释为女色,实在牵强,因为这种解释与后文连不上,而且把妻子扯进去,也说不出任何道理来。
那么“贤贤易色”到底怎么解释合理呢?
汉代经学大家郑玄注周官-太宰云:“贤贤者,谓于人之贤者贤之,犹言亲亲、长长也。”今人程石泉在论语读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一书中说:“前一贤字为动词,后一贤字乃形容词作名词。亲亲、长长、老老、幼幼,皆如此也。”据此,程氏说:“贤贤易色者,谓面对贤人而肃然起敬之意。”持此种看法的人,把“色”理解为表情或态度,把“易”理解为改换或变更。如果译作白话,似乎可以这样表达:“尊重贤者,面对他们时,应当改变平常之态度,要对其肃然起敬。”
这样解释,同后文联系起来,就是告诉人们:对贤者、对父母、对国君、对朋友,都要有正确的态度。我觉得此解较为合理。
我想再补充4点:
一是贤字当品德讲,古文中难以找到例证。贤贤二字连用,是意动用法,第1个贤字用为动词,可当尊重讲;第2个贤字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当贤者讲。
贤字放在动词之后向来是指人的,不指事物。如,在举贤荐能、进贤于君、礼贤下士等词语中,贤均当贤者或品德高尚的人讲。
二是“贤贤易色”之后,子夏所说的事父母、事君、交友三事,文中均有涉及的对象:父母、君、友。如果按杨伯峻所说,贤贤易色是指对妻子的事,那就应有个“妻”字来表示所涉及的对象。难道子夏对妻这个词还要避讳?
三是这里的“易色”同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变乎色”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段话: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试译这段话如下:
庄暴见到了孟子,说:“我见到了大王(指齐王),大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法回答他。”庄暴又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孟子说:“大王对音乐喜爱得这么厉害,那齐国就差不多(有希望)了!”有一天,孟子见到了齐王,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过你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的态度立刻变得很尴尬,说:“我不敢说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说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
庄暴大概对音乐是外行,所以齐王在他面前不免要显示一番;而孟子是精通音乐的,齐王在孟子面前就骄傲不起来了。就像现在的某些人,在不懂得音乐、舞蹈的人们面前,啥牛都敢吹;一旦真的面对内行时,他就只能“变乎色”说“我哪里懂什么经典音乐与舞蹈呢?我只是会唱几句通俗小曲罢了。”
以上所引孟子中的话,只是为了说明“易色”与“变乎色”中的“色”都当态度讲;“易”和“变”都当改变讲。而且,都说的是面对贤者的表现。
四是把“贤贤”理解为尊重贤者,不仅在内容上合乎情理,而且在句式上也符合规范。
请看“贤贤易色”这整句话所说的4件事,几乎用的是同样的句式,都是先说对什么人,后说对这样的人应该怎么样:
你愿意尊重贤者吗?那你就应该对他肃然起敬!你愿意侍奉父母吗?那你就应该竭尽自己的力量!你愿意服务于君主吗?那就应该为他献身!你愿意与朋友交好吗?那就应该对人家说话算数!
写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突然想到了我的学生对我前几天写的几篇文章所提的意见:对每则语录尽量逐字逐句地讲。
我接受他们的意见,就多说几句吧。
首先,对“齐国其庶几乎”这句话再解释一下:其,是语气副词,这里表示推测的语气;庶几,当差不多、大概、或许讲。这句话在庶几之后省略了谓语“有希望”或“好起来”全句可译为:齐国差不多(大概)会有希望(好起来)了吧!
其次,对“有诸”也讲一讲。这里的诸,既不是许多或各的意思,也不是“之于”所能解释的,而是相当于“之乎”有诸,应译为:有这回事吗?
再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应译作:(如果能做到以上4条)即使(这个人)没有读过经典,我也一定会认为他是读过的。
子夏的话很易懂。比如,现在的一些人品质非常高尚,敬重贤者、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善待朋友,但从来没有读过书,人们也一定会夸奖说:看看,人家虽然没读过书,可所作所为,比读过书的人还强得多呢!
最后,对“事父母能竭其力”中的“竭”字,也想啰嗦几句。竭,是尽力,意思是量力而为,并非要求儿女把一切力量都耗尽。子夏的意思大概是说,儿女要根据自己的力量孝敬父母。
现在的青年,有的丰衣足食,有的生活拮据;有的任务繁忙身不由己,有的则行动自由。只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父母尽孝就行了:生活富裕的,多寄点钱给父母,手头拮据而有自由身的,那就多回家看看。
真能如此,我想不仅你的父母会夸你是孝子,如果子夏在天有灵,恐怕也会赞你是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