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向南柑祭。

    春分的祭祀,在寅时,迎接日出。

    秋分的祭祀,在亥时,迎接月出。

    嘉靖十年,礼部上奏朝日、夕月仪程:朝日迎神四拜,饮福酒受胙肉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酒受胙肉送神都为两拜。

    其余都照旧的仪程。

    隆庆元年,礼部议定,束郊在甲、丙、戊、庚、壬年,西郊在丑、辰、未、戌年,由皇帝亲自祭祀。

    其余年份派遣文职大臣代为举行祭祀朝日坛,武职大臣代为举行祭祀夕月坛。

    三年,礼部上奏朝日仪,说:“正祭遇上风雨,就在坛前设临时休息的小帐篷,皇上在小帐篷行礼。

    其上下坛祭献,都由太常寺孰事官代替。”皇帝说“准许”

    洪武元年,谕令延臣在第二年春天举行藉田礼。

    于是礼部官员钱用壬等人说:“漠郑玄说王社在藉田之中。

    唐祝钦明说:‘先农就是社。

    ’宋陈祥道说:‘社是社,先农是先农。

    藉田祭祀的是先农,不是社。

    ’至于祭享先农与皇帝亲耕同一天举行,礼法上没有明确记载。

    只有周语中说:‘农正官举行藉礼。

    ’而韦昭注说:‘祭其神是为农事祈祷。

    ’到漠在藉田之日祭祀先农,而它的礼仪纔开始显著。

    从晋到唐、宋沿袭不废。

    政和年问,命令主管官吏祭享先农,皇帝只举行亲耕的礼仪。

    南渡之后,恢复亲自祭祀。

    元虽然议定耕藉之礼,但终究不亲自举行祭祀。

    它祭祀先农,命令主管官吏代为行事。

    而今商议耕藉的日期,皇帝亲自祭祀先农。

    行礼完毕,亲自耕藉田。

    在仲春择日举行。”听从他们的意见。

    洪武二年二月,皇帝在南郊建先农坛,在藉田以北。

    亲自祭祀,由后稷配祀。

    祭器祭品仪程与祭社稷相同。

    祭祀完毕,行耕藉礼。

    御用耒耜两柄,套上青绢,御用耕牛四头,披上青衣。

    行礼完毕,回到临时休息的大帐篷。

    命应天府尹及上元、江宁两县县令率领百姓耕完。

    这天在祭坛之地宴请犒劳百官和年高有德的老人。

    十年二月,派官祭享先农,命令应天府官员率领农民耆老陪同祭祀。

    二十一年,重新制定祭祀先农的礼仪,不设配位。

    丞乐年问在京城建造祭坛,如同南京的形制,在太岁坛西南。

    九级石阶。

    西方为痉埋的位置,东方是斋宫、銮驾库,东北方是神仓,东南方是具服殿,殿前为观看耕藉的地方。

    护坛地六百亩,供应黍稷及荐新物品的土地九十余亩。

    每年二月上旬戊日,顺天府尹举行祭祀。

    后来凡是遇上皇帝继位登极的第一年,举行耕藉礼,就亲自行祭。

    弘治元年制定耕藉的礼仪。

    祭期前百官进行斋戒。

    顺天府官员进献未耜及积种种子,内官则捧出交给他们,从午门左边出来,设置彩车,奏乐,送到藉田所在地。

    到预定日期,皇帝头戴翼善冠身穿黄袍,前往祭坛的具服殿,穿上衮冕,祭祀先农。

    礼毕,回来,换上翼善冠和黄抱。

    太常卿引导至耕藉位置,面向南方站立。

    三公以下官员各就各位,户部尚书面向北跪下进献末耜,顺天府官面向北跪下进献鞭子。

    皇帝执耒,三进三退完毕。

    户部尚书跪下接受末耜,顺天府官跪下接受鞭子,太常卿奏请回到原位。

    府尹携青箱把种子播下盖上土。

    皇帝驾临外门,面向南坐下,观看三公行五推礼,尚书九卿行九推礼。

    太常卿奏报耕藉完毕,皇帝回到具服殿,升座。

    府尹率领两县县令耆老百姓行礼完毕,带上中下农夫各十人,手执农具朝见,命令他们把土地耕完。

    百官举行庆贺礼,赐以酒食。

    三品官以上在丹陛上东西向就坐,四品以下在台下就坐,并在坛旁宴请犒劳年高有德的老人。

    宴会结束,起驾回宫。

    大乐队鼓乐齐鸣,农夫每人赏赐布一匹。

    嘉靖十年,皇帝认为那些礼节遇于繁琐,命礼部官员重新制定。

    迎神送神只拜两拜。

    提前两天,顺天府尹把耒耜农具檀种种子放在彩车中,到耕藉所,一并罢除百官庆贺。

    后来又提议制造耕根车运载耒耜,府尹在举行祭祀当日进献之后,把末耜装在车上在玉辖前行走。

    御门观看耕藉,地势低矮,提议建造一座观耕台。

    诏令都准许。

    后来又命开垦西苑空地为田。

    建造大殿名为无逸殿,亭为豳风亭,又称焉省耕、省敛,仓为恒裕仓。

    礼部上报郊庙黍稷祭品的支取数目,因而说:“南郊藉田,皇上行三推礼,公卿各出其力,比西苑更为重要。

    西苑虽有农官管理,而皇上时时视察耕种收割,比藉田更勤。

    请求把藉田的产品,贮藏在南郊圆糜神仓,以供应圜丘、祈谷、先农、神只坛、长陵等陵、历代帝王及百神的祭祀。

    西苑的产品,贮藏在恒裕仓,以供应方泽、朝日、夕月、太庙、世庙、太社稷、帝社稷、柿袷、先蚕及先师孔子的祭祀。”听从他们的意见。

    嘉靖十六年,谕令凡是遇上亲耕,户部尚书先祭先农。

    皇帝到来,只行三推礼。

    三十八年,罢除亲耕,只派官祭祀先农。

    四十一年,并命令主管官吏无须复奏。

    隆庆元年罢除西苑耕种,各种祭祀用谷都从藉围取用。

    明朝初年先蚕没有列入祭祀典礼。

    嘉靖年间,都给事中夏言奏请改各宫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

    令主管官吏种植桑柘树木,预备宫中亲蚕之事。

    嘉靖九年,又上疏说,耕蚕的礼仪,不应有所偏废。

    于是皇帝敕命礼部:“古代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以鼓励天下农事。

    从今年起,朕亲自祭祀先农,皇后亲自祭祀先蚕,希望考察古代制度,制定仪程上奏。”大学士张璁等人奏请在安定门外建先蚕坛。

    詹事霍韬以道路遥远作为理由和他争论。

    户部也说:“安定门外靠近西方之地,水源不通,无法建浴蚕的地方。

    皇城内西苑中有太液、琼岛之水。

    考证唐制建在苑中,宋也建在宫中,宜仿效施行。”皇帝说唐人因陋就简,不可效法。

    逭时礼部尚书李时等人说:“大明门到安定门道路迁远,请乘坐凤辇出束华、玄武二门。”因而条陈上奏四件事:一、治茧之礼,一、祭坛的朝向,三、采桑的器具,四、掌坛的官吏。

    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命令从玄武门出宫。

    内使陈设仪仗护卫,军士一万人,五千人围住坛所,五千人在路上保护,其余事宜遵照提议。

    二月,工部上呈先蚕坛图形样式,皇帝亲自制定形制。

    坛方圆二丈六尺,两级重叠,高二尺六寸,四面有台阶。

    东西北方都种上桑柘树,内设蚕宫令官署。

    采桑台高一尺四寸,长宽为高的十倍,三面有台阶。

    銮驾库五间。

    后面建织堂。

    祭坛围墙方圆八十丈。

    礼部上奏皇后亲蚕的礼仪。

    蚕即将出生,钦天监择吉祥的巳日上奏。

    顺天府写上主管蚕事的女官蚕母的名称数目送往北郊,工部把钩箔筐架等器物供给蚕母。

    顺天府将蚕种及钩筐各一份进呈,内官捧出,又交还他们。

    从玄武右门出来,放在彩车中,奏乐送到蚕室。

    蚕母接受蚕种,洗浴喂养等待。

    朝廷命妇文职四品、武职三品以上都要陪同祭祀,带一个侍女拿钩筐。

    皇后斋戒三日,内执事官以及司赞、六尚等女官以及应当入坛的人,斋戒一日。

    提前一天,太常寺准备祝板,祭物有羊、豕、篷豆各六份以及罴帛,送给蚕宫令。

    祭祀逭天,分别发给执事女官。

    天役亮,值班侍卫列队准备,女乐司设监备仪仗以及重翟车,都等候在玄武门外。

    天将亮,内侍前往坤宁宫奏请。

    皇后穿日常服装,导引女官引导出宫门,乘轿到玄武门。

    内侍奏请下轿,上重翟车。

    卫兵仪仗及女乐队在前面引导,出北安p弓,用行帷遮蔽,到坛内堰柬门。

    内侍奏请下车,乘轿,卫兵、仪仗停在柬门外。

    皇后进入具服殿,换上礼服,出来,到祭坛。

    司赞奏请就位。

    公主、内外命妇各自走上拜位。

    祭祀先蚕,举行三献礼,女官按礼节行事。

    迎神四拜,赐福胙两拜,送神四拜。

    凡是拜跪起立,公主、内外命妇都一同进行。

    行礼完毕,皇后回到具服殿,更换日常服装。

    司宾引导外命妇先到采桑坛束阶下,南北向站立。

    尚仪奏请,皇后前往采桑位,面向东站立。

    公主以下位于皇后位以束,也是南北向,以西向马上位。

    执钩者跪下进献钩,执筐者跪下举起筐子盛桑叶。

    皇后采下三条桑叶,回到祭坛以南仪门坐下,观看命妇采桑。

    三公命妇采桑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桑九条。

    采完,各自交给女侍。

    司宾引导一名内命妇,前往桑室,尚功率领拿钩筐的人跟随。

    尚功把桑叶交给蚕母。

    蚕母接遇桑叶,切捆,交给内命妇。

    内命妇喂蚕,洒满一个箔完毕,退回。

    尚仪官奏报礼仪结束,皇后回具服殿就座。

    司宾率领蚕母等人叩头完毕,司赞宣唱列队齐班。

    外命妇按照顺序站立排定,尚仪致词说:“亲蚕礼已经完成,按礼仪应当庆贺。”拜完四拜,赐命妇饮宴,并赐蚕母酒食。

    公主及内命妇在殿内,外命妇文武二品以上在台上,三品以下在台阶,尚食进献膳食。

    教坊司女乐手奏乐。

    宴会结束,公主以下各到班列四拜。

    行礼完毕,皇后回宫,引导随从如同先前。

    诏令照拟定仪程进行。

    四月,蚕事完成,举行治茧礼。

    选蚕妇中擅长缫丝及纺织的人各十名。

    占h吉日,皇后出宫,引导随从如同日常礼仪,到织堂。

    内命妇一名行三盆手礼,吩咐给织妇,完成工作。

    蚕宫令送往尚衣织染监局制作祭服。

    祭祀先蚕,只奏乐,不舞蹈,女乐生衣冠都为黑色。

    嘉靖十年二月,礼部大臣说:“去年皇后亲自采桑,已经足以勉励天下。

    而今先蚕坛殿工程没有结束,应当派官吏行礼。”皇帝起初不允许,下令照旧举行。

    后来因为皇后出入不便,命在西苑改筑先蚕坛。

    祭坛东方为采桑台,台柬为具服殿,北方焉蚕室,左右为厢房,后面为从室,以供蚕妇居住。

    在官左设蚕宫署,令一人,丞二人,挑选内臣中谨慎的人担任。

    四月,皇后在内苑举行亲蚕礼。

    皇帝说亲耕不朝贺,这怎么能朝贺呢?只行叩头礼,女乐只供给宴饮,不用仪仗引导。

    嘉靖三十八年,罢除亲蚕礼。

    四十一年,一并罢除主管官吏的奏请。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时扬请求祭祀高楳,以祈祷圣上子嗣繁盛。

    礼部官员据以上奏。

    皇帝说:“祭祀高楳虽然是古代就有的礼仪,现在确实难以举行。”于是停止商议。

    不久制定了祭祀高楳的礼仪。

    在皇城束边设木台,永安门以北,东方。

    祭台上,皇天上帝面向南,用辟色的牛犊,青苍色的璧。

    献皇帝配祀,面向西,用牛羊豕各一只。

    高楳之神在坛台下面向西,祭牲数目相同,行三献礼。

    皇帝位在坛下面向北,皇后妃嫔位在南面几十丈外面向北,用帷幕遮蔽。

    坛下陈设弓箭、弓套如同后宫嫔妃的数目。

    祭祀完毕,女官引导皇后妃嫔到高楳神位前,跪下取弓箭授予皇后妃嫔,皇后妃嫔接过来收在弓套中。

    明朝制度,凡是刚登上皇位、巡幸及上谧号、葬陵、册立、册封、冠礼婚礼等事,都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凡是营建宫殿,以及命令将士出军,年成旱涝,都要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稷、后土。

    凡是即位之初,还要祭告阙里7l庙以及历代帝王陵寝。

    洪武二年,听从礼部尚书崔亮的奏议,圜丘、方丘、大祀,在祭期之前亲自祭告太庙,接着派遣使者向天下神只坛百神祭告。

    淇武六年,礼部尚书牛谅上奏,太岁诸神,凡是祈祷报祭,就设十五坛。

    有事祭告,就设神位二十八坛。

    中间,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共五坛。

    东方,四渎、京都地区、湖广、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四川、甘肃山川,夏冬雨季月将,京都城隍,共十二坛。

    西方,钟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陕西、广东、辽东山川,春秋雨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共十一坛。

    如若亲自祭祀,皇帝穿皮弁服,行一献礼,每三坛行一次礼。

    八年,皇帝驾临中都,在中都的圜丘祭告天地。

    九年,由于诸位藩王将要前往藩国,在分日告祭太庙、社稷、岳、镇、海、渎,以及天下的名山大川,又在圜丘祭告天地。

    起初,诸王来朝返回藩国,在端门祭告真武等神,用九只豕、九只羊、制帛等祭品。

    在承天门祭告护卫旗纛,也是这样。

    洪武二十六年,皇帝认为礼仪过于繁琐,规定用一只豕、一只羊,不用帛。

    不久又罢除端门的祭祀,惟用荤素二坛在承天门外祭告。

    永乐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嘉靖八年秋,因为皇帝亲自祭告山川诸神,命令不必提前派官告请太庙。

    凡是出入,必定在内殿亲自祭告皇祖皇考。

    圣上生日前一天,用酒果在奉先殿祭告列圣帝后。

    到这一天,在玄极宝殿用酒和脯祭告皇天上帝,派官用祭牲酒醴祭告神烈、天寿、纯德众陵山,以及束岳、都城隍,用素食祭告真武及灵济宫,斋请僧徒在道极七宝帝尊前做法事祭告。

    隆庆三年,因为亲自祭祀朝日坛,预先祭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洪武二年,太祖因为春天久不下雨,向众神只祈告。

    中间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共五坛。

    东方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谙神,共七坛。

    西方设江束、两浙、福建、湖广剂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隍,共六坛。

    中间五坛祭奠帛。

    初献,皇帝亲自行礼,两侧命官分献。

    洪武三年夏季,遭受旱灾。

    六月初一,皇帝穿素服草鞋,行禹步祷告于山川坛。

    露天坐在藁席上,白天任太阳暴晒,夜晚睡在地上,共有三天。

    洪武六年,听从礼部尚书牛谅的提议,太岁诸神,春天祈祷秋天报祭,共十五坛。

    中间,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

    东方,四渎、京城地区山川,春秋雨季月将,京都各府城隍。

    西方,钟山、甘肃山川,夏冬雨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

    各五坛。

    当时甘肃新来归附,因此将其山川附祭于京城。

    亲祀的仪程与祭告相同。

    正统九年三月,降雪失期,派官祭告天、地、社稷、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众神。

    弘治十七年,京郊地区、山东久旱,命令官员祭告天寿山,分别命令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束岳、束镇、束海。

    嘉靖八年春天,皇帝谕令礼部:“去年冬天少雪,现在要春耕,天不降雨,应当亲自祭告南郊社稷、山川。”尚书方献夫等人说:“周礼•大宗伯:‘以废置礼仪来哀伤五谷歉收疾疫流行。

    ’注释者说:‘君主不举行宴会,不清扫御道,不举行祭礼,都是为了表示贬损之意。

    ’又说:‘国家有大灾患,就祈告上帝及迁祭四方山川。

    ’注释者说:‘就是指饥荒灾祸。

    旅,就是陈列。

    陈列祭祀来祷告,礼节不如大祀完备。

    ’而今陛下不忍烦劳百姓,亲自祈祷,礼仪务必简约,以答覆上天的垂诫。

    固定的朝廷官员一并随从,共同表达反省祈愿的诚意。”随同呈上仪程。

    二月在南郊亲自祈祷,在同一天祭祀山川,在次日祭祀社稷,不清扫御道。

    衣冠为浅色,群臣相同。

    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在大祀门外,萁余官员在南天门外,就班列陪祀。

    这年秋天,皇帝想亲自祭祀山川诸神。

    礼部尚书李时说:“旧例山川等坛的祭祀,在半夜行礼,提前一天出郊斋戒留宿。

    祭祀完毕,清晨回官。

    两天完成祭祀之事,礼仪太重。

    应该比照先农坛例,拂晓行礼。”因而制定仪程呈上。

    皇帝许可。

    祭服用皮弁装,迎神、送神各拜两拜。

    嘉靖十一年,大学士李时等因为圣上尚无子嗣,请朝中大臣前往岳镇名山祝祷。

    皇帝想分别派遣道士,赏赐香烛布帛前往,令当地官员行礼,朝中大臣分别前往地祇坛祈告。

    于是礼部尚书夏言说:“我朝设立地祇坛,自岳、镇、海、渎以及远近名山大川没有不受到抚慰的,到此祈祷,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迁祭,之义。

    但宰辅大臣请求的,祇有岳镇。

    私下认为山川海滨,祥瑞灵验,与岳镇同等重要,何况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众山,又是祖宗安放灵魂的地方,祈祷的礼仪都不可缺少。”于是命大臣前往各坛分祀。

    洪武二年听从礼部尚书崔亮的提议,在圜丘坛颁外的东方及方丘堰外的西方建天下神只坛。

    郊祀之前,皇帝亲自前往祭坛,设神位,面向西,用酒脯祭告。

    郊祀当天,等到分献从祀快要完成时,到坛举行祭祀。

    后来规定派官员预告。

    又在正阳门外天地坛西方建山川坛,共同祭祀诸神。

    共设有十九座祭坛,太岁、春夏秋冬四季月将为第一,其次为风云雷雨,再次为五岳,再次为五镇,再次为四海,再次为四演,再次为京都钟山,再次为江束,再次为江西,再次为湖广,再次为淮东、淮西,再次为浙束、浙西、福建,再次为广东、广西、海南、海北,再次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再次为北平、陕西,再次为左江、右江,再次为安南、高丽、占城等国山川,再次为京都城隍,再次六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战船、金鼓、镜炮、弓弩、飞枪、飞石、阵前阵后诸神.都亲自行礼。

    祭祀之前,礼部官员上奏:“祝文,从太岁以下到四海,共五坛,自称为臣的亲自签署陛下名讳。

    钟山诸神,自称为余的请命礼部官员代为署名。”皇帝说:“朋友之间写书信,尚且亲自题写姓名,何况对神明呢?”于是加上亲自署名。

    后来又规定惊垫、秋分后三天,派官员祭祀山川坛诸神。

    洪武七年,下令在春、秋雨季的第二月上旬,择吉日举行祭祀。

    九年,又制定山川坛制度,共十三坛。

    正殿,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演、钟山七坛。

    东西廊糜各三坛,束边,是京郊地区山川、夏冬雨季月将。

    西边,是春秋雨季月将、京都城隍。

    十年,定正殿七坛,皇帝亲自行礼,东西廊殿派功臣分献。

    二十一年,增修大祀殿诸神祭坛。

    于是敕令十三坛诸神春季的祭祀一并停止,每年八月中旬,择吉日举行祭祀。

    命礼部重新制定祭祀山川坛仪程,与社稷坛相同。

    永乐年间,京都建山川坛如同南京形制,只有正殿在钟山之右,增加天寿山之神。

    嘉靖十一年,改山川坛名为天神地只坛,改排序云师、雨师、风伯、雷师。

    天神坛在左,面向南,云、雨、风、雷,共四坛。

    地只坛在右,面向北,五岳、五镇、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五陵山、四海、四渎,共五坛。

    陪祀的,是京城地区山川,面向西;天下山川,面向东。

    在辰、戌、丑、未年仲秋,皇帝亲自举行祭祀,其余年份派大臣代为祭祀。

    太岁、月将、旗纛、城隍,另外祭祀。

    十七年,加上皇天上帝尊号,预先祭告神只,于是在圜丘外堰东南方设祭坛,亲自确定神只坛位置,陈设仪式。

    礼部说:“皇上亲献大明坛,则分献四坛的众臣,不敢并列。

    请先上香完毕,命令官员代为献礼。”皇帝裁定,上香、奠帛、献爵复位后,分献官纔开始行礼。

    亚、终两献,执事官代替,其余坛都由献官行三次礼。

    隆庆元年,礼部大臣说:“天神地只已陪祀南北郊,仲秋神只之祭不宜重复举行。”下令停止。

    洪武三年,皇帝对中书省臣说:“日月都有专门的祭坛,而星辰仅柑祭月坛,不符合礼节。”礼部拟走在城南谙神享祭坛正南方向,增加九间,朝日夕月祭祀周天星辰,都在此举行礼仪。

    朝日夕月仍旧在春、秋分祭祀,星辰之祭则在天寿节前三天。

    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四年九月,皇帝亲自祭祀周天星辰。

    正殿共十坛,中间设周天星辰位,仪程如同朝日祭。

    洪武二十一年,因为星辰已经陪祀南郊,停止萦星的祭祀。

    洪武元年,太常司上奏:“周礼‘聚柴燎祭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天府‘如若祭天就祭祀司民、司禄,奉献百姓数目、谷物数目,接受贮藏’。

    汉高帝命令郡国设立灵星祠。

    唐朝制度,立秋后辰日祭祀灵星,立冬后亥日派遣官员祭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用少牢。

    宋朝的祭祀如同唐朝制度,而在秋分日祭祀寿星。

    现在拟定如同唐朝的制度,分日期祭祀,在城南建祭坛。”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二年,听从礼部尚书崔亮上奏,每年圣上生日祭祀寿星,同一天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禄,表示与百姓共同受福佑。

    八月十五日祭祀灵星。

    都派遣官员举行礼仪。

    三年,停止寿星等的祭祀。

    古代没有太岁、月将祭坛的制度,明开始重视对它们的祭祀。

    在风师之下增加云师,也从明朝开始。

    太祖已经把太岁诸神陪祀圜丘,又共同祭祀群祀坛。

    不久命令礼部官员商议建专祀的祭坛。

    礼部大臣说:“太岁,是十二星辰之神。

    按照说文,岁字从步从戌。

    木星每年运行一次,历经十二辰为一周天,如若步行。

    阴阳家说,又有十二月将,十日十二时当值的神灵,如同天乙、天罡、太乙、功曹、太冲之类。

    虽然不常见,但历代都沿袭下来。

    元每当有大型建筑工程,在太史院祭太岁、月将、日值、时值。

    至于风师、雨肺的祭祀,见于周官,后世都有祭祀。

    唐天宝年问,在雨师之下增设雷师。

    宋、元沿袭下来。

    然而唐制是各自按时另外祭祀,失去了祭享的本意。

    应当把太岁、风云雷雨诸天神合为一坛,诸地只为一坛,在春秋雨季专门举行祭祀。”于是定惊垫、秋分日在城南祭太岁诸神。

    三年,又因为众神阴阳一气,天地之间往来无间,于是合二坛为一,并增设四季月将。

    又改变祭期,与地只都在惊垫、秋分后三天。

    嘉靖十年,命礼部查考太岁坛制度。

    礼部官员说:“太岁之神,唐、宋的祀典没有记载,元虽有祭典,也没有一定的仪程。

    祭坛的形制,在古代无从考察。

    太岁是天神,应当设坛露天祭祀,依据社稷坛的形制而有所减小。”听从了他的意见。

    于是在正阳门外的西方建太岁坛,与天坛相对。

    中间,是太岁殿。

    束侧,是春、秋月将二坛。

    西侧,是夏、冬月将二坛。

    皇帝在拜殿中亲自祭祀。

    每年正月祭享太庙,年终袷祭之日,派遣官员举行祭祀。

    王国府州县也祭祀风云雷雨师,仍然在城西南筑坛。

    在惊垫、秋分日举行祭祀。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渎诸神合祭于城南,没有专门的祭祀。

    又祭享的处所,只有屋宇而没有祭坛,不是尊敬神灵之道。

    礼部官员说:“虞舜祭四岳,王制中开始有五岳之称。

    周官,‘在四郊迁祭四方山川神灵’,郑注,以四方山川为五岳四镇四渎。

    诗序中说天子巡狩向四岳河海献礼,那么又有四海的祭祀。

    天子祭祀四方群神,无所不达。

    而岳镇海滨,在诸侯封疆之内,就各自举行祭祀。

    秦废除封邦建藩,岳镇都由祠官专领祭事。

    汉恢复建诸侯国,那么诸侯各祭祀其封域内的山川,天子不参预。

    武帝时,诸侯或分封或废弃,五岳都在天子的土地上。

    宣帝时,开始有使者持节祭祀岳渎之礼。

    从魏到隋,岳镇海滨,就在当地建立祠庙,主管官吏举行祭祀。

    唐、宋的制度,有时命界内刺史、县今祭祀,有时随郊祀行适祭之礼,有时又派遣使者举行祭祀。

    元派遣使者祭祀岳镇海渎,分东西南北中焉五道。

    现在应当把岳镇海滨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只合为一坛,与天神等同,春秋雨季专门举行祭祀。”于是定清明霜降为祭日。

    提前一天,皇帝亲自视察祭牲。

    当天,戴通天冠穿绛纱袍,前往岳镇海滨之前,行三献礼。

    山川城隍,由分献官行礼n这年,命令官员十八名,祭天下岳镇海滨之神。

    皇帝穿皮弁服驾临奉天殿,亲自署名,把香烛祝文授予使者。

    百官穿官服,送到中书省,使者奉命出行。

    黄金盒贮藏香烛,黄绮幡两面,白银二十五两购买祭品。

    洪武三年,下韶确定岳镇海渎各神的名号。

    大略说:“治国之道,以礼法为根本。

    对岳镇海滨的封赠,始于唐、宋。

    英灵之气,会聚而焉神,必须受到上帝的任命,国家的封号哪里是可以妄加的?亵渎礼法不合常理,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而今依据古代定制,一并去除前代所封名号。

    五岳称束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五镇称束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昊山之神,北镇医无阎山之神。

    四海称束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四渎称柬渎大淮之神,南演大江之神,西渎人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皇帝在祝文上亲自署名,派遣官员以更新确定的神号告祭。

    六年,礼部大臣说:“四川未平定,在峡州迁祭江渎。

    而今蜀已经攻克,应当派人到南渎行祭。”听从他们的意见。

    洪武十年,命令官员十八人分别祭祀岳镇海滨,赐以制命。

    万历十四年,巡抚胡来贡请求改在浑源州祭祀北岳。

    礼部大臣说:“大明集礼记载,汉、唐、宋北岳的祭祀,都在定州曲阳县,与史实都符合。

    浑源称为北岳,只见于州志碑文,经传中都无处可考,仍旧祀于曲阳为是。”其它山川的祭祀。

    洪武元年亲自祭祀汴梁诸神,接看派遣官员祭祀各自境内山川。

    二年,以天下山川柑祭于岳渎坛。

    皇帝又认为安南、高丽都已称臣附属,其国内山川,应当与中国一同祭祀。

    谕令中书及礼部官员查考。

    安南之山有二十一座,有江六条,水六条。

    高丽之山有三座,水四条。

    下令写入祀典,设位举行祭祀。

    三年,派遣使者前往安南、高丽、占城,祭祀其国山川。

    皇帝斋戒,亲自撰写祝文。

    接着派遣官员到安南、占城、高丽颁布改正山川神号的诏令。

    六年,琉球诸国已来朝贡,祭祀其国山川。

    八年,礼部尚书牛谅说:“京都已停止祭祀天下山川,对外国山川,也不是天子应当亲自行祭的。”中书及礼臣请求附祭于各省山川,听从了他们的请求。

    广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辽东附祭高丽,陕西附祭甘肃、朵甘、乌斯藏,京城不再祭祀。

    又听从礼部官员之言,各省山川居中面向南,外国山川东西向,同坛共祭。

    王国山川的祭祀,洪武十三年制定制度。

    十八年,规定王国祭山川,仪程如同祭社稷,但没有痉埋之礼。

    凡是岳镇海滨以及其它山川所在之地,命令主管官吏每年清明、霜降两次行祭。

    洪武二年,礼部官员说:“城隍的祭祀,起始已经不清楚了。

    先儒说既已有社,不应又有城隍。

    因而唐李阳冰缙云城隍记说‘祀典没有记载,祇在昊、越祭城隍’。

    然而成都城隍祠,是李德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的文章,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那么就不祇是昊、越有这种习俗。

    又芜湖城隍庙建于昊赤乌二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祭祀城隍,都记载于史书,又不只是唐纔这样。

    宋以来城隍的祠庙遍及天下,有的赐予祠庙匾额,有的颁赐封爵,至于有的迁就傅会,各指认一人为神的姓名。

    按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说:‘城隍是守护神,是乡土百姓的依靠。

    ’前代敬奉祭祀之意犹在。

    现在应该附祭于岳渎诸神之坛。”于是下令加以对爵名号。

    京都平、和州、滁州都封为王。

    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品秩为正二品。

    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品秩为三品。

    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品秩为四品。

    服饰冠冕都有差别。

    命令文词之臣撰写制文颁赐。

    三年,诏令去除封号,只称为某府州县城隍之神。

    又令各庙摒除其它神位。

    规定庙制,高度宽度比照官署厅堂。

    取木制造神主牌,毁塑像弃置水中,取其泥涂抹墙壁,描绘云山风景。

    六年,中都城隍神主制成,派遣官员赐以香烛布帛安放。

    京城城隍既已在山川坛附飨,又在二十一年改建祠庙。

    不久因为从祀大祀殿,停止山川坛春祭。

    永乐年问,在都城以西建庙,称为大威灵祠。

    嘉靖九年,停止山川坛从祀,每年在仲秋祭旗纛日,一并祭祀都城隍之神。

    凡是圣上生日及五月十一日神的生日,都派太常寺堂上官员行礼。

    国家有大的灾难就祭告于庙。

    在王国的由藩王亲自举行祭祀,在各府州县的由当地长官主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