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wx.cc,百家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晁迥:字明远(951-1034),晁说之的高祖父,宋朝文官。当工部尚书的高官时,他儿子举为进士,和父亲同朝执事。而随后晁迥的五个孙子,都为进士,当时人都赞叹不已。而且晁家的族中人,也有许多为进士的,又或者以文才出名的,或在当官的,那时人们夸张说:“晁半朝”就形容朝廷中似乎一半是晁家人。
晁公溯:一写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干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干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补之:字无咎(1053-1110),宋朝济州巨野人。原丰二年进士,元祐初为大学正,后以礼部郎中出知和中府,自号归来子。善做文章,才气飘逸,好学且不知疲倦,擅长于书画,他的字体深得当时的人的好评。与秦观、黄廷坚、张来等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大观四年逝世,终年57岁。有部分著作传世。
晁冲之:字用叔,一字川道,宋朝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晁补之从弟。举进士。其词聪俊明媚,与其兄豪健之作相反。赵万里辑其词十六首为一卷,名晁用叔词。
晁说之:字以道(1059—1129),号景迂,宋代制墨名家,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经学家。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着广泛的师友关系。由于元符上书入党籍,其仕途极其坎坷,长期沉沦下僚。他的一生经历了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六朝,是难得的一位身入南宋的“元祐名士”
晁公武,字子止,祖籍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出身书香世家。七世祖晁迥为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高祖晁宗悫、曾祖晁仲衍,也是饱学之士。父冲之,字叔用,擅诗名,为江西诗派作家,族父晁补之,字无咎,从父说之,字以道,均为著名学者,以名节文章盛名于世。晁氏后迁居山东,故又称为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人。晁公武少承家学,浸耽群书。逢靖康兵灾,携家入蜀避难,寓居嘉定府(今四川省乐山)。故家藏书,在战乱中损失殆荆绍兴二(1132年),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绍兴十七年知恭州(今重庆),后又知荣州(今四川省荣县)、合州(今重庆市合川)、泸州(今四川省泸州)等地。隆兴初,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1164)兼枢密院检详文字,不久又为御史台右正言、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他对当时官冗恩滥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救弊之策。乾道四年(1168年),以敷文阁待制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五年,除敷文阁直学士,在四川重建广惠仓,赈济饥民。七年,诏除临安府少尹,擢吏部侍郎。致仕后,在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度过了他的晚年。卒于南宋淳熙年间。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自幼耽书嗜学,虽家藏书大多毁于兵火,但仍“心志不衰”他为南阳井度属官期间,曾帮助井度编书、刻书,结下了深厚友谊。井度罢官后,将藏书五十箧赠予晁氏。他以井度赠书为基础,结合自己原来的收藏“除其重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绍兴二十一年,又在知荣州任上,利用“三荣僻左少事”的闲暇“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终于完成了郡斋读书志初稿,并在去世前,不断对初稿进行修订和补充。
晁端礼:宋代诗人,字次膺(1046-1113),先世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人,徙居彭门(今江苏省徐州)。神宗政和三年(1113年)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而卒。其词多咏物、颂谀之作,常与晁补之唱和,风格近周邦彦,气魄较周豪放,而不及周工致。在创制新调方面有一定贡献。著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
迁徙分布
(缺)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晁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周景王宠爱小儿子王子朝。当他正打算立王子朝为太子时,自己却暴病身亡。景王死后的几年内,几个王子力争夺王位互相争斗。最后在晋国的干预下,王子句坐稳了王位,这就是周敬王。王子朝逃往楚国,他的子孙称为朝氏。由于晁是朝的古字,所以朝氏又写作晁氏。晁氏的望族居住在颖川(今天的河南省长葛、许昌一带)、京兆(今天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晁迥:字明远(951-1034),晁说之的高祖父,宋朝文官。当工部尚书的高官时,他儿子举为进士,和父亲同朝执事。而随后晁迥的五个孙子,都为进士,当时人都赞叹不已。而且晁家的族中人,也有许多为进士的,又或者以文才出名的,或在当官的,那时人们夸张说:“晁半朝”就形容朝廷中似乎一半是晁家人。
晁公溯:一写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干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干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补之:字无咎(1053-1110),宋朝济州巨野人。原丰二年进士,元祐初为大学正,后以礼部郎中出知和中府,自号归来子。善做文章,才气飘逸,好学且不知疲倦,擅长于书画,他的字体深得当时的人的好评。与秦观、黄廷坚、张来等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大观四年逝世,终年57岁。有部分著作传世。
晁冲之:字用叔,一字川道,宋朝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晁补之从弟。举进士。其词聪俊明媚,与其兄豪健之作相反。赵万里辑其词十六首为一卷,名晁用叔词。
晁说之:字以道(1059—1129),号景迂,宋代制墨名家,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经学家。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着广泛的师友关系。由于元符上书入党籍,其仕途极其坎坷,长期沉沦下僚。他的一生经历了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六朝,是难得的一位身入南宋的“元祐名士”
晁公武,字子止,祖籍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出身书香世家。七世祖晁迥为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高祖晁宗悫、曾祖晁仲衍,也是饱学之士。父冲之,字叔用,擅诗名,为江西诗派作家,族父晁补之,字无咎,从父说之,字以道,均为著名学者,以名节文章盛名于世。晁氏后迁居山东,故又称为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人。晁公武少承家学,浸耽群书。逢靖康兵灾,携家入蜀避难,寓居嘉定府(今四川省乐山)。故家藏书,在战乱中损失殆荆绍兴二(1132年),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绍兴十七年知恭州(今重庆),后又知荣州(今四川省荣县)、合州(今重庆市合川)、泸州(今四川省泸州)等地。隆兴初,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1164)兼枢密院检详文字,不久又为御史台右正言、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他对当时官冗恩滥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救弊之策。乾道四年(1168年),以敷文阁待制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五年,除敷文阁直学士,在四川重建广惠仓,赈济饥民。七年,诏除临安府少尹,擢吏部侍郎。致仕后,在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度过了他的晚年。卒于南宋淳熙年间。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自幼耽书嗜学,虽家藏书大多毁于兵火,但仍“心志不衰”他为南阳井度属官期间,曾帮助井度编书、刻书,结下了深厚友谊。井度罢官后,将藏书五十箧赠予晁氏。他以井度赠书为基础,结合自己原来的收藏“除其重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绍兴二十一年,又在知荣州任上,利用“三荣僻左少事”的闲暇“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终于完成了郡斋读书志初稿,并在去世前,不断对初稿进行修订和补充。
晁端礼:宋代诗人,字次膺(1046-1113),先世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人,徙居彭门(今江苏省徐州)。神宗政和三年(1113年)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而卒。其词多咏物、颂谀之作,常与晁补之唱和,风格近周邦彦,气魄较周豪放,而不及周工致。在创制新调方面有一定贡献。著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
迁徙分布
(缺)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晁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周景王宠爱小儿子王子朝。当他正打算立王子朝为太子时,自己却暴病身亡。景王死后的几年内,几个王子力争夺王位互相争斗。最后在晋国的干预下,王子句坐稳了王位,这就是周敬王。王子朝逃往楚国,他的子孙称为朝氏。由于晁是朝的古字,所以朝氏又写作晁氏。晁氏的望族居住在颖川(今天的河南省长葛、许昌一带)、京兆(今天的陕西省长安以东)。